胡曉東
摘 要: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式。和其他閱讀方式相比,朗讀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與思想內涵。然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注重閱讀方法以及寫作技巧的指導,而將朗讀方法的指導無意“擱淺”。殊不知,正是這一原因,使得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提升幅度有限。朗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語言美、韻律美以及意境美,而這些“美”又正是學生閱讀與寫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的一些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有效方法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經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讀得字字響亮”說的就是朗讀。
在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有效方法之前,不妨先給“朗讀”下一個清晰明確的定義。竊以為,所謂“朗讀”就是指通過出聲音讀文本將無聲的語言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朗讀能夠讀出無聲文本的弦外之音、別樣魅力。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朗讀至關重要。關于朗讀指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學關注的焦點。到目前為止,有關朗讀指導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碩果累累。下面筆者將在借鑒這些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淺顯論述一些朗讀指導的有效方法。
一、字正腔圓,讀出語言美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因為受到語言環境,即當地方言的影響,所以部分學生往往會讀錯字音。如果學生讀錯了字音,那么,肯定也就讀不出文本中原有的語言美。
基于此,在指導小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盡可能地讓學生擺脫方言的困擾,毫厘不差地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將文本的語言之美創造性地朗讀出來。那么,教師究竟應該怎樣指引學生擺脫語言環境的困擾呢?竊以為,教師應該讓學生以預習新課為契機,全面徹底地解決新詞音形義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小橋流水人家》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一篇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進行了課前自主預習。在課前預習過程中,學生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徹底解決了“婀娜、舞姿、波紋、粼粼、干涸、點綴、涌現、潮濕、流通、舒服”等新詞音形義的問題。教師特別提出了一項要求,即要讓學生字正腔圓地朗讀這些詞語。
當然,為了更好地指引學生字正腔圓地朗讀每個生字新詞,教師可以讓班上一些普通話相對比較標準的學生將這些生字新詞的讀音“秀”到班級微信群中。
二、抑揚頓挫,讀出韻律美
和默讀不同,在朗讀過程中,有些字詞需要弱讀,有些字詞需要重讀,有些句子需要升調,有些句子需要降調,有些地方語速快,有些地方語速慢等。以這樣的方式朗讀出來的文章給人的感覺才是立體的、波瀾壯闊的,才是具有韻律的、抑揚頓挫的。
那么,在朗讀的過程中,究竟哪些字詞需要重讀或弱讀?哪些句子需要升調或降調?哪些地方需要讀得快或慢呢?對于這些內容,學生在一開始是一無所知的。為了讓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文本,讀出文本的韻律美,教師必須要將這些內容潤物無聲地滲透到朗讀指導過程之中。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就能夠逐漸感悟出抑揚頓挫朗讀文本的各種技巧。
再以教學《小橋流水人家》這篇課文為例。某教師一邊指導學生品讀文本,一邊指導學生掌握各種朗讀技巧。在引領學生品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子”這句話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懂得了在這句話中“清澈見底”“小溪”“村子”等詞語要重讀。
在教師耐心細致地指導下,當學生逐漸熟練掌握了抑揚頓挫朗讀文本的方法之后,他們自然也就能夠讀出文本的韻律美。
三、聲情并茂,讀出意境美
在每篇課文的課后習題中,幾乎都會提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何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才能夠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是讓學生懷揣著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聲情并茂地朗讀文本。顯而易見,為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必須要通透地、準確地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
正因為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必須要指引學生準確無誤地體會文本的思想情感。
以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竊讀記》這篇課文為例。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時候,透過“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這些詞句讀出作者讀書的渴望與急切,讀出作者對這本書的喜愛之情。
學生基于對文本思想情感的準確理解,聲情并茂地朗讀文本。如此這般,學生就能夠讀出文本的意境美。
古人云:“讀書要有‘三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而朗讀正是一個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閱讀方式。也正是因為朗讀的這一特征,所以能夠使得學生以朗讀為契機,將文本的語言美、韻律美以及意境美創造性地展現出來。而這,也正是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文本主旨內容與思想情感的一個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方法,不僅能夠逐步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還能夠切實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據此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佩君.談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方法[J].文存閱刊,2017(10):31.
[2]李娜.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2016(12):239.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