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摘 要: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透過現象觀察本質”,真正地達成知識的理解,這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最后回歸教材,正確解讀數學概念,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陳重穆教授提出數學教學要“淡化形式,注重實質”。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有著自身的優點,能夠讓學生更快地學習數學知識,滿足學生考試的需求,然而,卻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由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創新教學方式,完善數學概念的教學方式,探究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在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創設生活情境,合理導入數學概念知識
課堂的導入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也是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一個優秀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且懷有一定的期待,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教育界也越來越注重關于課堂導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種課堂導入的方法,其中包括創設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跟隨教師教學步伐,深入學習數學概念,并接受數學概念。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學生的日常生活,然后引出時間的概念,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時、分、秒,之后教師再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比如,每天的起床時間是七點五分,吃飯用了十分鐘等,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時、分、秒”的認識,接下來,學生也能更好地學習“時、分、秒”的知識。
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實踐操作
錢守旺教授主張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加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因此,教師應當轉變過去灌輸式課堂教學方式,倡導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親身體會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并加深自身的理解,促進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倍數的認識”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并給學生準備幾個小氣球,可給出一些提示:將四個紅氣球看成兩份,綠氣球有這樣的六份,那么綠氣球的數量就是紅氣球的三倍。之后讓學生自由進行討論,通過直觀觀察,加深了學生對倍數概念的理解,并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倍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全面促進了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三、回歸數學教材,正確解讀數學概念
培根提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有效地完成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就應當正確地解讀數學概念,每個數學概念的教學都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正確地解讀數學概念,潛心鉆研,才能正確地解讀數學概念,深入挖掘數學知識,進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最主要的是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引導學生親手揭開數學知識那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適當地進行引導,結合教材為學生進行概念的解讀。
例如,在教學“周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認真備課,對周長這一概念進行剖析,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隨后結合教材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部分事物的周長,讓學生測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周長,且能夠將周長這一概念理解清楚。又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理解分數與整數的區別,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應該用分數來進行表示,讓學生正確地解讀分數的意義,為學生以后運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深挖知識本質,進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高度重視數學概念教學,同時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優化數學概念課堂教學方式,全面提升教師的數學概念教學水平,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積極地探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為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進而促進小學數學概念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嚴明鳳,余丹,高蘭蘭,等.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
[2]陳泰樞,朱曉慧,黎有能,等.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研究[A].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20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