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
摘 要:小學數學試卷講評是數學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其重要性,就不能達到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數學試卷分析課的重要性、數學試卷分析前后的幾點注意事項等做了探討。期望試卷分析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試卷分析;有效性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考試最主要、最終極的功能不是評價與甄別,而是診斷與調節學生的學習。而試卷講評正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有的老師比較隨意,臨場發揮,講講答案,說說錯誤,而且一講到底,雖然省事,但收效甚微,不能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根本目的,學生更是聽得索然無味。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進行試卷講評時可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呢?
一、精心策劃,力求有的放矢
試卷講評針對性要明確。因此,教師應在課前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一)要進行必要的記錄和統計
閱卷時在題次前記錄錯誤學生的姓名。記錄學生在測試中出現的典型性問題。統計全班的總分、平均分、分數段、優秀率、及格率等,出現錯誤的類型和人數、代表性的錯誤、獨特的解法等。
(二)做好試卷分析工作
統計試卷中所考的知識點及分布情況,判斷試卷的難度與效度。結合前面的統計,了解本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分析,歸類講評,寫好試卷講評課教案。
二、把握時機,力求行之有效
數學測試是學生獨立思考最強的數學實踐過程。學生有很多解題的念頭和想法,對于試卷中的每一道題,他們都曾有過若干思維的火花,對那些難題也有許多獨特的思路和有創見的解法,無論是對是錯都有很深的印象,這時也是學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教師如能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講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試卷講評要及時,要“趁熱打鐵”。例如,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綜合講義(四)中的最后一題:三堆蘋果共200個,第二堆蘋果的個數是第一堆的2倍,第三堆蘋果的個數比第二堆的3倍多20個,三堆蘋果中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個?這道題難度很大,大部分的學生不會做,學生試卷上交以后,馬上問老師怎么做,我當場講評,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快掌握了方法,充滿了成就感。
三、評價得當,力求不驕不餒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勝心和榮譽感,常表現為希望得到好的分數,希望經常受到教師的贊揚,不能落后于同伴等。教師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恰當的評價能給學困生以勇氣,給后進生以鼓舞,給優等生指引更高的目標。因此在試卷講評中,教師要投入真情,注重人文關懷,要充分發揮導向功能。因此,講評課應以鼓勵為主,變批評為激勵。面對學困生,多縱向比較,盡量用賞識的眼光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比如以前做錯的題目這次做對了、做題正確率比以前高了等都要給予肯定,讓他們在看到自己進步的同時,找到新的努力方向,生成新的學習動力。
四、講究原則,力求舉一反三
在講評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
數學知識的顯著特點是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每個知識點都是存在于系統之中。系統性原則是指在試卷講評中要把知識的分解、概括、歸納等諸形式放在整個教學活動的系統中進行,形成整體的控制。
(二)動態性原則
指在試卷講評中要注意講評內容的發展變化,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例如,在知識初步認識階段的要求和表述與深入發展階段的要求和表述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講評時不能停留在某一點,要看發展。
(三)因材施講原則
指在試卷講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講評的內容、方法、手段都要有針對性,以切實保障學生在已有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去接受教師的講評。同時,在試卷講評時要結合教學進度及教材的重點內容,使試卷講評課和其他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五、及時鞏固,保證講評實效
在講評結束的一段時間里,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認識是最清晰的,此時應該迅速發回試卷,然后由學生根據講評的重點自由訂正,并上交批改。同時要設計幾道和講評重點配套,和試卷上的題目比較等價的練習,讓學生自主完成,以檢查講評的效果。
綜上所述,無論講評前、講評中,還是講評后,教師都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精心策劃教案,把握最佳講評時機,對學生評價得當,采用適當方法,講究原則,聚焦熱點問題,并在課后及時鞏固知識點,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講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曉燕.數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探索與實踐[J].青海教育,2006(6):43.
[2]王九紅.數學試卷講評的藝術[J].黑龍江教育(小學文選),2007(8):36-37.
[3]蔣曉忠.小學數學試卷講評課的現狀及教學策略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14):149.
[4]丁風華.淺談小學數學試卷講評課教學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2):37.
[5]李世燕.試卷講解 講出精彩:淺談小學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0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