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凡
摘 要:小學識字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提升語文學習效率,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未能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影響實際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基于此,結合工作經驗,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進行分析研究,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課程也在不斷地進行變革:人們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更加注重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更加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課堂要更加開放,要以學生為主體,從以往更加注重教師的教,到現在轉變為更加注重學生的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課改在變化當中也有不變的內容存在,那就是盡管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仍然需要在識字教學目標的引領下展開一堂課的具體教學。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對新課改無所適從,課堂上被學生牽著走,導致一堂課結束之后,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有所收獲,或者學生學到的知識并不是教師預期的結果,導致無法實現識字教學目標。這與教師對識字教學目標理解不當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無法正確地理解識字教學目標,那么正確地設計識字教學目標就更加不可能。
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特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標設計具有全面性的特點。所謂全面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具體來說,第一方面指的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標設計要關注到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個班總是有優等生、普通生和后進生,因此,識字教學目標設計也應當全面地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既關注到智力中等的學生,又要關注到智力超常和智力不足的學生,而不能只是考慮少數學生。所謂教育要體現教育公平指的就是這一點。全面性的第二個方面指的是設計識字教學目標時既要體現課程標準,又要結合具體的學情,還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標設計具有層次性的特點。小學語文教材單元之間、甚至每篇課文之間都是循序漸進的,它的難度和要求也是循序漸進的,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標也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識字教學目標時,要由簡單到復雜,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標設計具有靈活性的特點。識字教學目標不同于教學目的,教學目的要體現社會的意識,符合社會的要求,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的靈活和變通的空間是比較小的。而識字教學目標就不一樣了,識字教學目標則較多地體現為教學活動主體的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識字教學目標是一種策略,可由教師根據需要加以調整、變更,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在正確認識識字教學的基礎之上,我們將進一步清楚地理解識字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教學策略,并且將識字的基本內容與教學策略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之中,積極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識字在教學的過程中有著豐富的內容。它主要包括情感與習慣、識字的能力和審美的能力等三個方面。
1.引導學生識字的情感與習慣
在引導學生識字的情感與習慣上,識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同時漢字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識字與寫字的同時,也在感受著來自于字體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渲染與熏陶。而培養情感與習慣的教學策略則要注重語文的情感體驗。在識字教學策略中,尤其以語文的認識技能為重。“語文的識字技能則是要求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之上,從小就應開始嚴格訓練,訓練的要求有握筆的姿勢,坐與立的身體姿勢以及寫字的良好習慣等,在識字的習慣中則要求寫字要規范、端正、整潔以及個人要經常性地進行識字,還有對于漢字的認同與喜愛”。
2.培養學生識字的綜合能力
識字需要一個過程。學生在養成識字能力的同時,需要積累一定的生詞量。在識字的能力方面,主要是指漢語拼音熟練掌握的能力、識字的能力、能夠獨立且熟練地運用字典等工具來進行識字的能力、能夠進行快速記錄與認識的能力。識字教學策略的選擇應該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中進行。
3.強化學生審美的能力
在強化學生審美的能力方面,對于漢字的審美,其魅力主要源于漢字本身的結構和文化內涵,漢字的美主要表現在對漢字的欣賞和書法形態上。在審美方面,在時代發展的今天,審美的背后流淌著我們對于自身文化價值的堅守與傳承。在審美速度方面,應堅持審美與速度相結合,不能因圖速度而放棄審美,同樣也不能因審美而放棄速度,速度與審美的完美結合才是最好的識字成果。識字教學的策略選擇,要明確識字教學的基礎地位,例如:它是1年級的教學重點,并且持續到四個學段的全過程。在1-2年級,要“多認少寫”,適度識字,輕松而又有一定的量,然后是結構的要求,規范、端正,最后是速度與美的要求。教學中,必須堅持課程標準的指導性意見,重視識字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陳清群.淺談小學識字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8(22).
[2]毛曉紅.讓多媒體為識字教學“提速”[J].浙江教育技術, 2013(2).
[3]王鴻雁.快樂識字教學[J].榆林科技,2013(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