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迪婭
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華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獨特性與歷史傳承性,優秀文化是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長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小學生是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需要為傳承中華文化做出自己一點一滴的貢獻。然而,在全球化市場的沖擊下,以及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優秀傳統文化面臨著缺失的現狀,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受到一定的沖擊,對于當代音樂教學,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優秀傳統中華文化是我們所需要考慮的。
關鍵詞:小學音樂;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
中華文化是中國近年來特別強調與重視的一環,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少年強則國強,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負的新青年是新時代的目標,尤其對于中國的現狀,正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首先就是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樣,小學生是未來祖國的接班人,音樂學科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課程,我們要將音樂教學與弘揚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利用音樂教育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下面就主要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中華文化來展開探究。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華傳統文化是經過時間的洗禮、歷史的沉淀,涵蓋各地區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禮儀制度等多方面融合而成,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是不斷繼承和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而形成的。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不足,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多學生對中華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不是很了解,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如果老師能夠將傳統優秀文化與小學音樂課程結合,就可以發揮德育作用,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提升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即人在生活中所表現出的具有個人特點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其應變能力和情感價值觀,是人成長發展中較為重要的個人素質。引入傳統文化既可以提高課堂趣味性,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學生在音樂交流的過程中學習,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在小學音樂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
(一)在歌曲教學中領略傳統文化
在古代文化傳承過程中也有非常多優秀的歌曲,如果我們能夠加以利用,就能賦予傳統文化新的魅力,比如說在《詩經》中就有許多好聽的樂府詩集,中華傳統文化本身就與歌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可以賦予《詩經》新的時代魅力,一些語文老師只是給學生講解相關的背景知識,而音樂老師則可以帶孩子們領略詩詞的魅力,讓孩子們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們可以領略浩瀚的祖國山河,風風火火的一百零八個好漢,敢于反抗的賈探春,孩子們不僅可以學習到相關音樂歌曲,也可以學習到相關的背景知識,一舉兩得。
(二)在欣賞教學中感知傳統文化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精心選取相關的歌曲,讓孩子們領略其中的味道,加強小孩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不斷提升孩子對本民族的自豪感,加強孩子對祖國的熱愛,拉近孩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距離,在欣賞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還可以讓孩子們聽京劇片段,雖然學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提前感知,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京劇臉譜的繪制,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孩子們能夠不斷發展。
(三)在樂器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
中國是禮樂大國,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展示樂器的演奏,讓孩子們熟悉中國傳統樂器,不斷提升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孩子們對樂器是充滿敬畏之心的,我們要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在音樂教學中不斷傳承發展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讓感興趣的孩子主動學習相關樂器,讓孩子們掌握一種技藝,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多舉辦不同的傳統文化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學生培養成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要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發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積極了解校園特色文化,積極組織相關班級活動,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感受能力,還可以參加學校舉辦的不同類型的社會文化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在音樂教學中深入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創新,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振華.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J].中華少年,2018(17):118.
[2]林云霏.芻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J].藝術評鑒,2018(1):119-120,133.
[3]楊雪瑩,徐佳.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32):167-16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