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瓊英 劉敏
摘 要: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包括逆向思維。秉承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高階思維人才為追求,以實現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目標為指引,整合現行教材,研發適合本校的學生逆向思維訓練的策略,以學校為主陣地,實現課堂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開展大量解決問題課堂示范研究活動。逆向思維訓練開腦洞,讓邏輯應試不發愁,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培養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數學教學 逆向思維 培養 訓練
一、問題的提出
1、逆向思維能力——為應試被耽擱
在應試體制下,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有慣性思維基本就夠了,慣性思維幫助學生在解題的時候,依靠已經熟記于心的知識點、解題步驟,快速寫出問題答案,從而節省時間,大大提高效率。真的有慣性思維基本就夠了嗎?其實慣性思維容易讓學生養成思維惰性,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
2、逆向思維能力——不得不說的痛
在五年級下學期的一次數學模擬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師傅和徒弟要分別完成兩批數量質量完全相同的零件,徒弟每小時做20個零件,師傅則每做一個零件比徒弟少用1分鐘,師傅2小時完成了任務,師傅和徒弟分別要做多少個零件?
有近68.33%的學生不能正確解答這道題,其中一部分學生根本無從下手。通過本次測試,讓我們年級的老師們深深感受到孩子們的逆向思維能力太弱了。
3、逆向思維能力訓練——遭遇隔靴搔癢的尷尬
在數學的導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本身并沒有形成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習慣的意識,即使有些教師已經在課堂內外開始重視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和習慣,但是他們對于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僅僅停留在為解決問題想出方法及結果的基礎上,這種逆向思維的訓練反而影響了課堂導學活動的開展。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陷入了一種隔靴搔癢的尷尬境地。
二、課題研究的實施
1.挖掘教材解決問題的內涵,激發學生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逆向思考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發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創設逆向思考情境是激發學生逆向思考興趣的有效方法,能激起學生的逆向思考需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起積極的情緒,讓學生想逆向思考。
〖案例〗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例1教學片斷。
師:孩子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一個故事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大爺買西紅柿》)
大爺買西紅柿挑了3個到秤盤,攤主秤了下:“一斤半3塊7。”
大爺:“做湯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紅柿。
攤主,“一斤二兩,3塊。”
正當旁邊的人想提醒大爺注意秤子時,大爺從容的掏出了七毛錢,拿起剛剛去掉的那個大的西紅柿,扭頭就走。攤主當場無風凌亂。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受?
生:我們習慣于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大爺從反方向思考將計就計,拿走了最大的西紅柿,給了7角錢。
生:看來我們在生活中要從反的方向進行思考,才能得勝。
在這一環節授課環節中,我通過《大爺買西紅柿》這一情境導課,既激發課堂求知氛圍,也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好。
(2)體驗成功,激發逆向思考興趣
數學教材中不僅蘊含有豐富的知識內容,數學思想與方法也蘊含其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適合他們的難易程度相當的學習內容。通過指導學生逆向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由學生自主掌握數學知識與方法,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發現自身的學習潛能。
〖案例〗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例1教學片斷。
師:請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孩子們自己解題,然后把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學生的方法一:
解:設運來黃沙有X噸。
X=24 X=24÷ X=60
學生的方法二:24÷2×5=60噸
學生的方法三:24÷=60(噸)
答:運來黃沙60噸.
師:請這三位同學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1: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我設黃沙的噸數為X噸,列方程X=24。就解出來黃沙的噸數為60噸。
學生2:我們知道水泥的噸數是黃沙噸數的,即把黃沙平均分成5份,水泥是它的2份是24噸,黃沙的噸數為:24÷2×5=60噸。
學生3:我們可以反過來思考,黃沙的噸數×=24,所以我覺得求黃沙的噸數直接24÷=60(噸)就可以了。
師:孩子們真棒,看來很多孩子像“大爺買西紅柿”一樣,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即逆向思維方式去解答本題。
師:請孩子們比較,這三種方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生:我更喜歡第三種解題方法,因為第三種解題方法書寫簡單,更省力。
正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所強調的,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一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對教師來說,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一讓他們終身受益。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加強,讓每一位學生在數學領域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李麗生.小學數學閱讀:問題、實踐與反思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電子期刊一小學數學 2008.6期
[3]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C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 張莫宙.數學教育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
[5] 喻平.數學教育心理學 西教育出版社,2004.
[6] 嚴士健.數學家談數學教育[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