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青蘋
摘 ? 要: 目前,大學生出現新的發展變化,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創新。課程思政,是新的思路,有益于全員育人。生動教學、長效機制體制的落實,是有效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路徑。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 ?課程思政 ? ?革新路徑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存問題
(一)新時代大學生的發展變化。
“90后”大學生是伴隨著社會經濟、信息技術、互聯網高速發展成長起來的。正處于最美好的時代,物質豐厚、信息聯通便利、網絡交易、娛樂、購物便捷。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下,信息量增多,傳播方式多樣,日常溝通形式發生了變化。逐漸依賴手機,網絡通信、網絡搜索、網上購物、網上社交、網絡支付等成為現階段大學生主要的交往和交流方式。第39次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其中,學生網民占比為25%[1]。新時代物資豐富,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大學生不再局限于現實的物質環境,而是處于現實和虛擬網絡結合的環境當中。大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接受老師傳遞的知識外,還可以在網上根據自己的興趣點瀏覽各式各樣的信息,了解最新消息。大學生對新技術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比其他群體更強,思想更活躍,需求更多樣,更喜歡輕松、簡單易懂的內容和學習方式。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獨舞”的狀況。
現今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滯后于我國社會發展和大學生的需求。大學生的思想與價值觀念正處于形成期,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交流平臺不斷增多,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堅定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具有重要意義。
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缺乏親和力,以“教”為主,只是單向地向學生輸出理論知識,內容重復、缺乏與時俱進;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不管學生主體的接受程度、真實需求,未能深入淺出地講授。此外,其他課程包括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在課堂上更注重對知識技能的培訓,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缺乏價值觀的傳授,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全部放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上,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配合度不高。
我們必須認識到當前大學生出現的新變化。當前,大學生能自主通過不同途徑獲取不同知識,在課堂上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知識傳授。大學生正處于易受各種現象、言論影響的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應跟緊時代步伐,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引領學生做好正確的價值判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課程思政是有效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及改革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課程思政是集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教育課為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就其核心內涵來說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主渠道,充分利用和挖掘各類課程中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并不斷融入日常教學中,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一起培養能力與品德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形成協同效應[3]。課程思政不在于多增加思政課程,也不是將所有專業課都上成思政課,更不再是思政課程單向傳輸過程[4]。獨特性在于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的同時將知識和價值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做好做實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在傳遞知識技能的同時,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關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倫理觀、道德觀、工匠精神等相關德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傳遞給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一起擔負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課程思政站在新時代新變化的肩膀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改革。課程思政創新了全員全過程的教育理念,全校、黨委、眾師生要一同重視、參與。彌補了高校思政課程及其他各類課程教育教學中的單向講授的不足,要求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思政改革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提升思政素養、專業素養,而且要關注學生的真實需求,與學生進行真實互動,更要言傳身教、與時俱進,關心大學生現階段關注的現象、未得到解決的問題,真正起到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
(二)課程思政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立德樹人”,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重要問題。課程思政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著眼于從新的教學理念出發,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注重對學生的價值引領;聚焦“人”的價值本源,正視學生的真正需求,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道德觀、理想信念等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學生。有利于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大學生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再者,課程思政更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知識內容的建設,注重將生澀的原理、理論以簡單的故事、語言表述,直面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疑惑。有利于構建大學生的知識體系,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課程思政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同時要求發掘其他課程中的思政資源,將思政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為突破思政理論課“孤島化”、專業教育“兩張皮”的瓶頸打開了新的思路,也為大學生扭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奠定了基礎。課程思政這一新的教育理念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發展變化,能夠明確高校思政理論課程與其他課程對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的定位,對于扭轉大學生專業課程教育中重智輕德現狀有重要意義。推進課程思政有利于價值傳播,在知識傳授中發揮價值引領作用。
三、課程思政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全員育人的新思路。
第一,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為核心。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教育要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5]堅定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教育,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任務,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課程思政改革首先堅持的政治方向。課程思政改革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為核心,在上海率先試點,各高校紛紛實踐,為其他高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和經驗。首先是堅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容的科學性、理論性、趣味性。好的內容是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基礎,才能真正啟發學生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容應當切合新時代的發展變化,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向和價值判斷。
第二,發掘其他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資源,構筑同心圓,形成協同效應。在課程思政改革中,我們認識到思政教育絕非只靠馬克思主義學院,其他如醫學院、工程學院、藝術學院等這些非思政課中也有很多思政元素。如上海中醫藥大學“人體解剖學”是一門非思政的專業課程,不僅有專業知識,更加深入發掘了思政資源,以某位遺體捐贈者故事詮釋生命的特殊存在方式和意義,促使學生自主思考生命意義,引導學生形成懂感動、知敬畏、負責任的價值觀。同時,每個專業課程都有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也有自身的特色。不僅要傳遞知識,更要利用自身的專業特色,將正確價值觀、道德觀、政治思想通過學生不排斥、自主接受的方式傳遞到學生耳中、腦中、心中,與思政課程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第三,全員育人。黨委、校長走上講臺,為學生講思政課。此外,學校、黨委的重視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條件之一。校長、黨委等人走上講臺,給大學生講述思政課,既能讓大學生站在更高的位置了解時政前沿,又能拉近老師與同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老師充滿期待,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充滿期待。
(二)教師隊伍的課堂生動教學。
“課堂”“教師”是大學生接觸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渠道,也是大學生形成直觀印象的最重要渠道。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拔節育穗”期,教師在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能夠引領學生的思想方向,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指點迷津,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8]有了好的內容,必須配合教師的講解和教學方式的運用。教師是育人的直接實施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期教師不僅要傳授道理、講授專業知識,而且要解答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知識疑惑與思想、政治、價值問題。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首先必須正視自身的師風師德建設,不僅要知識技能優秀,更要具備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者。教師必須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四個”自信,同時要轉變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學生思想,與時俱進。其次,教師必須生動教學,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將生澀的原理、理論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將教師的教學風格和特色與學生特點相結合,將原理變成生動故事,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采取學生接受度高的講授方式,直面學生內心需求,以問題為導向與同學交流探討,提升學生參與度。
課程思政改革,幫助各院系各專業教師之間協同合作,促進教師間思想交流。具體來說,上海課程思政改革發揮了自己的特色,創新了“中國系列”課程,在教師上打破了學科和專業的限制,把優秀教師集中一起進行專題教學。如上海大學“創新中國”課程囊括幾乎所有學科,還納入當前時政熱點,同時關注學生內心需求,師資團隊必須跨越不同學科和不同領域。
(三)長效機制體制保障的落實。
在課程思政改革中,需要體制機制的保障和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好的內容就等于構建了堅實的基礎;好的教師等于構建了優秀的橋梁,讓知識和價值入學生耳、腦、心;最后需要體制機制的保障,完備的體制機制保障能激發教師的熱情,為課程思政改革提供深厚的支持,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實現有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學校的重視、院系的配合、教師的生動教學。如從2014年起,上海每年投入專項經費,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規定全體教授必須為大學生主講基礎課程。在師資力量的建設上,為教師交流、提升自己提供了平臺和機會,上海構建起市、校兩級有機聯動的培訓體系,對專業課骨干教授開展專題培訓[5]。這樣能很好地幫助教師持續學習和發展、交流思想,有利于協同各專業教學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必須一步一步建立起黨委、政府、學校、教師全員協同育人的機制體制,共同在教學內容、方式上把關,在跨學科、跨專業、教室協同上把關,真正做到上下貫通,與思想政教育課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另外“課程思政”的落實更離不開二級學院(系)的積極建設。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逐漸擴大,許多高校把辦學主體交給二級學院(系),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專業課建設、教學管理和考核上擁有自主權。因此,二級學院(系)要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明確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具體責任,更合理化人才培養方案。把控專業課建設知識和價值通行建設的質量,加強教學培訓、師風師德的管理和考核,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7]。
參考文獻:
[1]第3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2017.01.22.
[2][8]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3]敖祖輝,王瑤.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核及其實踐路徑選擇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03):46.
[4]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4.
[5]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6]老師愛上學生愛聽,“點名課”變“占座課”[EB/OL].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8/28/c_137424240.htm,2018.08.28.
[7]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