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發展模式——“互聯網+”。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所在,是推動企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將企業文化建設和互聯網有機結合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互聯網+和企業文化的內涵入手,分析“互聯網+企業文化”模式的重要性,對“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文化建設方向提出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文化;建設路徑
互聯網時代對企業的適應性和競爭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企業的文化建設速度必須跟得上企業發展的腳步。“互聯網+”背景下企業應如何適應新環境,實現企業文化的轉型升級成為熱點話題。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依托互聯網的時代背景能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目前相關領域十分關注這個問題,并進行了研究。本文旨在分析“互聯網+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給出路徑思考。以此對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的文化建設提出建議。
1 相關概念
1.1 什么是“互聯網+”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1]當前,國內文獻對“互聯網+”概念的解釋,大部分都是引自李克強總理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簡單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其他的傳統行業。它的目的在于將互聯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促進產業進行升級變革。“互聯網+”正在滲透至各個產業,“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廣告”等新興概念給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1.2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活動中,通過企業領導者主動倡導和精心培育并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和遵守,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員工文化素質,以及蘊含于企業形象、企業制度、企業產品之中的某些物化精神的總和。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以形象文化為主的物質文化,是企業的硬文化,主要包括企業形象塑造、企業建筑外觀等;第二層次是制度文化,包括各項規章制度、領導體系等;第三層是以理念文化為主的精神文化,是企業的軟文化,由企業內部的行為準則、集體意識、價值觀念等構成。[2]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是推動一個組織和企業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對于提高企業組織的發展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強內部凝聚力、 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和打造核心競爭力,進而推動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和意義。
2 互聯網+企業文化模式的必要性
2.1 “互聯網 +”能促進企業文化的傳播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傳統的企業文化傳播的形式在文化傳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互聯網+”使得企業文化的傳播渠道更加廣泛和普遍、傳播頻率更快,傳播的內容越多樣化,更加趨向于網絡化。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各種網絡社交工具的產生,使得員工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文化交流,而且交流的內容也更加物豐富多樣。企業的每個員工都可以看作是企業文化傳播的主體,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以企業領導者作為企業文化傳播主體的方式,也改變了企業文化的傳播途徑。第二,在以視、聽、讀、寫全方面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企業信息的傳播途徑有了更多選擇。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自媒體快速崛起,它們以其時效性、靈活性和互動性等特點,與企業文化建設深度融合,成為當今企業在文化建設領域越來越不容忽視的對象。互聯網承載著傳播企業文化的重任。
2.2 “互聯網+企業文化”符合國家發展需要
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互聯網+”概念。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加深。企業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積極推進“互聯網+”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既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是我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直接反映,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鮮明體現。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互聯網+企業文化”能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在新世紀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中取得勝利。所以企業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通過改革創新促進自我發展,做國家經濟大潮的推動者,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
3 “互聯網+企業文化”建設路徑研究
3.1 建立企業互聯網新媒體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要想發展,必須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建立屬于企業自己的互聯網新媒體平臺。[3]第一,企業應該打破傳統傳媒平臺的搭建結構,去建立屬于自己的官方網站、論壇、公眾號等新興傳媒方式,以此來對企業文化進行傳播,打造出良好的企業形象并擴大影響力。第二,公司應建立屬于企業內部的信息資源的平臺,使員工可以快速了解發展動態和信息,增強員工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理解。第三,在營造企業文化的過程中,要建立一個屬于員工進行學習的網絡平臺,加強對員工的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員工的思想政治認識水平,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
3.2 找準重點,突出個性
企業在利用互聯網進行文化建設時,要抓住重點,突出個性。第一是企業自身的個性。每個企業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在“互聯網+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企業要打造并完善自己的優勢文化。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曾多次說過:“海爾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海爾文化,海爾的什么東西別人都可以復制,唯獨海爾文化無法復制。”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文化建設不能簡單的停留在標語、口號等方面。要抓住重點,打造屬于自己企業獨有的文化。第二是員工的個性需求。對員工個性給予充分的尊重,發揮員工的創造力,構建基于個性化需求的文化建設框架。互聯網為其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可以建立起為員工所喜聞樂見的鮮活自由和形式多樣的文化形式,與其零距離、無邊界溝通交流。只有企業的文化內容充分體現企業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個體需求,才能使企業文化這一概念落到實處。
4 結論
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有責任也有需求去建設“互聯網+企業文化”模式,以此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不僅能使企業更高更快更好的發展,也能培育出一個新型的文化業態,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精神力量,助力國家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談多嬌.“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財政監督,第14期,2018年4月.
[2]申沅鑫.“互聯網+”背景下傳統企業文化轉型與發展策略研究.[J],經營管理,第33期,2017年10月.
[3]李白.“互聯網+”背景下企業文化建設探索.[J],東方企業文化,S1期,2017年.
作者簡介
李思琪(1998-),女,2016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指導教師
張世洲(1961-),男,副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