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婷婷
摘要: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下,我國的會計與審計行業有了很大的提高,當前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企業經營的壓力也進一步加大。在當代的職業需求下,企業的財務審計不斷進步,對推動企業的進步發揮著不少的成效,但是從其整個發展來看,審計上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來減少漏洞的存在。其中,財務審計信息化的應用,是審計變化的一大進步之處,在新形勢下,強化審計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本文簡要分析了財務審計信息化的現狀,分析了應用審計信息化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提出推動審計信息化的實踐措施。
關鍵詞:企業財務審計;信息化應用;現狀;不足;實踐措施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應用領域廣,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很大的應用。由網絡技術發展下引發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沖擊著傳統社會下的每個角落,極大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從企業管理層面上來說,在信息化時代下,企業管理急需要進行改變,才能夠快速的適應這種變化。對企業審計而言,審計是現代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一項內容,更需要做出改變,提升信息化的水平,真正實現審計信息化的應用,進而來完善企業的管理。
一、企業審計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在21世紀以后,社會上信息化發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信息化的應用,能夠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與效果。在信息化浪潮下,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也隨之而變,不斷提高審計的信息化應用,將信息化帶入財務審計工作中,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來提高審計的信息化水平,進而能夠為企業的發展節約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在企業管理中,信息化的應用大部分為OA、AO、OLA等三大應用系統,這幾個系統各有著自身的優勢與特點,能夠為審計的信息化應用做出很大的貢獻。
雖然說在審計信息化應用中,新興的審計應用系統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可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但是,從企業現有的審計工作中來說,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企業審計中,傳統審計形式依舊占據著重要地位,審計信息化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踐。在傳統的審計工作形式下,工作質量不高,容易發生人工的錯誤,使得審計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比如:財務審計中所討論出的決策,還是借助于書面記錄的形式存在,并沒有與企業的三大系統間形成互通共享,使得審計的信息化流于形式,影響了工作的效率。采用書面記錄的方法,勢必需要整理多份的資料,保留眾多的檔案。再加上審計過程復雜、環環相扣,在過程中需要用到過多的紙張支撐,既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增加企業的成本,又會容易造成審計錯誤,加大了審計的風險性,難以真正提升審計的工作質量。
二、企業財務審計信息化應用的必要性
(一)審計信息化是審計適應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
近幾年以來,我國各級領導對信息化應用愈加重視,隨著“互聯網+”、“工業4.0”等理念的提出,在加上云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我國各領域的信息化建設蓬勃開展,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對企業來說,企業的管理也正在由傳統的價值流、資金流向著信息流變化,企業的訂購、生產計劃、財務處理等活動的開展,也大多數是通過信息系統來完成。可以說,企業的管理形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走向了網絡化與自動化。而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內部管理形勢發生的改變,也會直接帶動審計環境的變化,推動財務審計的變革。當審計環境發生變化之后,也會給審計的對象、范圍與審計程序等基本的要素帶來變化,而財務審計的信息化應用,更是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現狀,通過現代信息化技術,來提升審計的效率,從而來更好的實現審計目標。
(二)財務審計的信息化是形成開放審計市場的需要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全球經濟更加緊密聯系在一起,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也進一步提高。而在信息化的推動下,也進一步加快了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在知識經濟時代,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也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投資等多種活動的興盛,整個國際市場更加的開放。從審計角度來說,在開放的市場格局中,審計活動的開展也要有所改變,融入到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中去。在審計市場競爭中,一是要不斷拓展審計的業務范圍;二是要盡可能的提升審計的質量與其效率。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就需要提升審計的信息化程度,由傳統的手工審計轉變為計算機審計,提高審計的競爭力。
(三)審計信息化是審計變革的需要
從審計本身的發展需要來說,審計信息化是其順應環境下做出的一種選擇,也是變革的重要動力。現代信息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可以讓審計活動的開展,減少人力、時間等資源的限制,對提升審計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審計信息化應用中,抽樣技術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審計的科學性。針對于一些特殊的項目,還能夠實現詳細審計,有利于規避審計的風險。與傳統的手工審計相比較,提高審計的信息化程度,能夠實現實時監控與實時審計,必要時還能夠進行遠程審計,對提高審計的質量與服務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企業提高審計信息化水平的實踐措施
(一)對審計信息化有個正確的認識
從當前來說,審計信息化建設在行業中的發展狀況良莠不齊,十分的不平衡,無法真正發揮出信息化的作用。一方面,是因為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意識比較薄弱,秉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對有關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積極,也缺少主動性。另一方面,是有的審計人員過度的依賴于信息技術,保持著過度樂觀的態度,對審計信息化技術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拋棄了原有的審計技術與方法。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審計信息化程度,發揮出信息技術對審計工作的重要作用,就需要提高審計人員對審計信息化建設的認識,讓他們真正的懂得審計信息化是一場革命的含義,能夠從日常的工作中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形成我要用的一種思想認識。與此同時,還應該要對審計人員進行適當的引導,也不能夠盲從與過分的依賴于信息技術,而是要讓審計活動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與重點性,以提升審計的質量與效率為工作目標,靈活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
(二)注重應用,在實踐中提高審計的信息化水平
在審計信息化應用中,要特別注意信息技術的策劃與實施,提高信息技術含量,不斷改進審計的實施手段,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運行與監督,進而真正促進審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從審計信息化應用中來說,計算機審計開展的范圍與其邊界,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情況。對于信息化基礎好的企業來說,在數據的采集上占據著很大的優勢,可以通過計算機等輔助設備來幫助審計活動的開展。對于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的企業而言,要實現審計的信息化,就需要先從基礎建設入手,在起步上下功夫,做好基礎建設工作。因此,審計的信息化應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對企業而言,更要形成系統的審計思路,結合行業的特殊需要,開發審計系統,提高系統應用的針對性,將審計目標具體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審計需要,不斷進行優化與升級。
(三)提高審計信息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從當前的審計軟件來說,大都是專業性強,在實際工作中具有較高的針對性。但是卻缺少了通用性,使得企業的信息化成本變高。所以,要真正實現審計的信息化水平就需要具備有實用性、通用性的審計軟件,其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項目管理、審計計劃、數據共享、合并會計報表等內容,以此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而要真正實現全過程的一體化通用審計軟件,還需要不斷努力,有穩定的數據庫為支撐,可以與常用的財務軟件進行對接,實現數據接口的開放。所以,需要有專業的審計人員與計算機人才相互合作,不斷進行開發,努力提高審計軟件的智能化水平,擴大審計軟件的應用范圍,為審計的信息化應用提供前提條件。
四、結束語
在信息化浪潮下,審計的信息化應用是其適應環境、自身變革的需要,提高審計信息化水平,能夠減輕企業審計活動開展的風險,提高審計的效率與效果,推動企業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一鳳.企業財務審計實現信息化建設問題[J].財經界(學術版),2015 (11):298-298.
[2]譚曉娟.企業財務審計及決策支持信息化的應用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月刊,2015 (11):67-68.
[3]張婉青.企業財務審計信息化應用創新與實踐[J].商場現代化,2017 (14):217-218.
[4]于茂洪.會計信息化下企業審計工作開展思路[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4 (12):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