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企業的生存發展舉步維艱。在此情況下,做好納稅籌劃工作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企業如何在國家法律范圍允許的條件下進行納稅籌劃工作,合理籌劃各種稅金,幫助企業減負成為企業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闡述了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并著重闡述了企業納稅籌劃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企業納稅籌劃;局限性;改進對策
一、引言
企業納稅籌劃是指在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部門制定的條例允許范圍內,企業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在秉承成本效益原則、合法性原則、風險防范性原則下對企業應繳納的稅款進行合法避稅籌劃,從而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的一種行為。作為企業應該正確認識納稅籌劃的涵義,它不同于偷稅、漏稅這種惡意違法行為。納稅籌劃是合法的,是企業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就是探究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及其改進對策。
二、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分析
(一)稅收政策和會計制度的差異性影響納稅籌劃
我們知道稅收政策與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導致企業在納稅籌劃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局限。具體如下:第一,稅收政策與會計制度在本質上有所差異。國家的稅收政策是稅務機關征稅的依據,稅務機關根據企業的收入、經營成果、持有資產等情況對其進行征稅,并且稅收是無償的。會計制度則是企業編制財務報表應該遵循的準則,通過財務報表對外公示真實的財務信息,以便股東進行經營決策。第二,稅收政策和會計制度在計算方式上有所差異。也就是說二者的出發點不同導致了二者在收入實現和支出扣減時間與可扣性上存在時間和口徑上的不同,從而使企業賬面會計利潤與稅法認定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會計制度執行過程中,企業通常以高估成本低估利潤的方式來實現少繳稅款的目的。而稅收的無償性使得企業在計稅時更加著重資本的保全,刻意推遲納稅時間,這必然導致兩者在計算利潤時差異更大。第三,稅收政策的目標與會計制度的目標存在差異性。稅收政策是我國為了保證國家財政的穩定運行所實行的稅款征收。而會計制度則是為了幫助企業實現合法范圍內的避稅而制定的。
(二)稅務主管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地位差異性影響納稅籌劃
稅收體系由納稅人和稅務征收部門雙方構成。在這一體系中,納稅人與稅務主管部門之間在法律上存在關系,也享有稅法所提供的相應權利和義務。但是納稅人與稅務主管部門的權利和義務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具體如下:第一,稅務主管部門作為國家的代表者,具有強制執行權利,在向企業征收稅款時只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同意后就可以執行,不需要考慮與征詢納稅人的意見。第二,國家還賦予稅務主管部門審查納稅人賬務、指揮納稅人的相應權利,而作為納稅人不僅無權拒絕,還必須無任何附加條件的履行稅務主管部門要求。例如我國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為此提供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大學生在選擇自主就業項目之后可以申請稅收優惠減免權益,但是在申請過程中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這些程序就由稅務征收部門來負責審批控制。由此也可以看出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需要獲得納稅主管部門的認同。然而當前各個企業因偷稅、漏稅問題的新聞屢見不鮮,這就造成稅務機關難以充分信任企業。所以稅務機關一旦發現企業的避稅納稅籌劃工作模糊不清,就會對其進行處罰。這也導致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面臨較大的局限性。
(三)企業管理水平和專業化人才的缺乏影響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工作是指企業在合法的法律范圍內對應繳的稅收項目進行整合與調節,以此來實現合法避稅的目的,進而為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這也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對納稅籌劃工作足夠重視,充分了解,尤其是財務部門的具體運營情況。但是在實際的企業管理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管理者對本單位的財務工作及稅收知識了解的并不夠,在實際工作中并不能夠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導致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進行困難。再加上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是一項要求比較高的財務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多。而在實際的財務工作中,企業的財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滿足記賬要求的財務人員比較多,專業化的納稅籌劃人才極度缺乏。這些只懂得會計科目,對稅法缺乏深入了解的財務人員難以完成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這也導致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企業納稅籌劃工作的有效改進對策
(一)適度調整稅收政策和會計制度的差異性
針對稅收政策和會計制度在內容上存在的差異,應適度地加以調整。二者都是針對企業所制定的,所以在其內容上一定有相通性。下面我們具體闡述一下適度調整稅收政策和會計制度差異性的方法:第一,彼此應該深入了解。作為征收部門按照稅收政策的要求對企業的賬務定期進行盤查了解。尤其是針對一些模糊不清的會計賬目提出疑問,并要求企業給出正當合理的解釋。同時將企業各個時期的賬務進行備份,以此來了解企業賬務的真實性。作為企業的財務人員則應加強對國家稅收政策的深入了解,并掌握最暢通的稅收政策頒布渠道。當新的稅收政策頒布后,能夠在第一時間獲知,再結合企業業務內容,與稅務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和了解,掌握最新的征稅要求和征稅思想。第二,彼此應該多加交流。征收部門的領導、工作人員和企業的管理者、員工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共同開展一些活動。這樣做既有利于征收機關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也有利于企業深入了解稅收政策。同時彼此可以針對稅款繳納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問題進行交流,找到最妥當的維護雙方利益的避稅方式。第三,彼此互相尊重,保持差異性。本身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就是腳踩法律邊界去避稅。所以當企業并未觸及法律底線時,征稅機關可以通過協調的方式去尊重企業會計制度與稅收政策存有差異性內容的地方,做到求同存異,雙方互惠互利。
(二)適度調整企業與征稅機關地位上的差異
在企業與征稅機關的關系中,由于國家賦予征稅機關強制性的特征,稅務機關居于主導性地位,具有較大的權力。權力一旦過大,勢必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稅務機關應該適度調整企業與征稅機關在地位上的差異。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定期展開對國家稅務人員的培訓,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讓其深刻意識到征稅是國家賦予其個人行使職能的權利,而不是個人手中謀取私人利益的工具。第二,制定嚴格的獎懲措施。在向企業征收稅款的過程中,一旦發現以謀取個人私利為目的對企業增加稅款征收或者減少稅款征收要對其實施嚴重的處罰,絕不姑息,保證企業的利益。第三,企業自身應該營造良好的納稅籌劃工作環境,加強自身的稅收政策學習。
(三)培養企業納稅籌劃意識,培養高水平的納稅籌劃人才
在企業納稅籌劃工作中,培養企業納稅籌劃意識,使企業充分意識到納稅籌劃工作的重要性是企業高效開展納稅籌劃工作的關鍵。首先對于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嚴格把控納稅籌劃的每一環節,統籌安排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降低稅負支出,協調企業各部門的關系,為企業的籌納稅籌劃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其次,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具備遠見卓識,高瞻遠矚的眼光,在稅款征收前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仔細分析研究,找出能夠合理避稅的項目,盡可能的享受稅收優惠或者稅收減免的政策。最后對于企業的財務人員應該不斷提升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最新的稅法知識,對稅收政策中涉及到的每一個條款仔細研讀,盡可能找出涉及到企業業務內容的稅收政策。除此之外,企業應該完善人才儲備機制,第一,企業可以花高薪從外部招聘高水平的納稅籌劃人才,讓其根據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制定納稅籌劃計劃,幫助企業合法避稅。第二,企業可以為本單位的財務人員提供更多學習納稅籌劃知識的機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開展高效的納稅籌劃工作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因此,企業應該想方設法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法避稅,進而實現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小軍,李麗利 . 淺析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及其有效的改進對策 [J]. 財會通訊,2015,21:101-103.
[2] 唐文文,夏力 . 新時期企業納稅籌劃工作展開面料的難題與改進措施探究 [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6,08:121-122.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