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瑤
【摘 要】 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縱深推進,更加重視創新授課方式的應用,進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隨著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的提升,教師應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展開授課,從而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其學習效率、理解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 高年級教學
思維導圖又被成為心智導圖、腦圖。是英國著名教育家托尼·博贊先生研發得出,因其具有高效理解和記憶的功能,被廣泛的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在國外,思維導圖已被多個國家納入為中小學的必修科目。在我國,對思維導圖推廣應用的起步相對較晚,卻擁有較高的受重視程度。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通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開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形成深刻理解,促進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更將有助于推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為其小學高階段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相較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多以強調重點、突出主旨、升華感受的形式展開,在定式教學下,不僅使課堂氛圍趨于沉悶,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也較為低迷。與此相較,思維導圖具有色彩艷麗,以線條、文字、圖形的指引展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致。并在吸引學生關注力的同時形成教學聯系,不僅更易于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更將以生動直觀的表達,吸引小學生的關注力,使教學效率顯著提升。
(二)提升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培養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以思維導圖展開高年級語文教學,不僅易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技巧,有助于突出其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通過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中的集思廣益,在促進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中,使學生發散思維得以有效發展。以往的教學中,具有明顯的應試局限性,教師的灌溉式教學下,多是“一塊黑板一根筆,一張嘴巴說到底”。語文教學講的多是對文本的標準解答,學生處于被動聆聽下,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意識。為了有效規避這樣的被動學習狀態,在腦圖的制作中,教師不僅會發動學生的智慧,更將鼓勵其積極參與,進而全方位培養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促進中小學的語文銜接與過渡
五年級小學生臨近升入初中,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思維導圖教學,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中小學銜接教育。例如:在進行《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教學中,對說明文還比較陌生的小學生來說,學習、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障礙和難度。這時候,教師就可以:一方面,利用思維導圖繪制文本的主要脈絡,使學生掌握說明文的特點、用途和使用方法,使課文學習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又可以為初中所需要學習的《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學習做好奠基,使學生在掌握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中,具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進而在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同時,做好中小學銜接教學。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閱讀理解中
五年級的學生“右腦思維”:設計感、同理心、意義感等具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在語文學習中,具有更強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生的層次意識,建立體系觀念,從而具有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契機。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的《白楊》教學中,在閱讀中以“白楊”為關鍵詞,進行發散圖形的繪制。一側是真正白楊的品質,另一側是與之相對的解讀父親。以不同的顏色、圖形來進行閱讀分析。在思維導圖的制作中,教師引導學生回味課文,在形成圖形脈絡中,使學生對白楊和白楊精神有了更透徹的解讀。
(二)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堂教學中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多遵從著默讀、分段、總結中心、了解作者的定式,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多感乏味。而恰當選擇文本學習內容,依托思維導圖展開授課,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在進行《晏子使楚》的教學中,以“三辱”、“三駁”為中心展開發散,在有效突破教學重點:晏子反駁楚王邏輯性的思維中,幫助學生走進晏子,了解這位具有廣博智慧和家國情懷的齊國“外交家”。以思維導圖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并在繪制中可發動學生的智慧,教師隱身為課堂構建者,使小學生具有更好的語文自學能力。
(三)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寫作教學中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寫作并不陌生,但卻常常感到“無事可寫”。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思路,使寫作更有內容和水準。例如:根據擬定題目,可讓學生自行選擇中心詞,進而圍繞其展開發散:who(主要人物)、 when (事發時間)、what(事件)、why(事件的起因)、where(事發地點)how(思想/意義),并在充實、繪制好自己的寫作導圖后,將所想到的各種修辭手法添加到圖形中,基本就確立了寫作的具體脈絡。進以思維導圖為提要,使學生具有寫作的縝密思維,不僅使作文呈現更加豐盈、充實,也更具有層次性和著重點。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為教學帶來了更多創新模式,也對教師的授課水平及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授課中,應積極開展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其在課堂中的中心位置,為腦圖繪制出謀劃策中,其發散思維、總結能力、創新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圖形的繪制多是為“學”而“教”,以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水平為出發,使教學更具有效性。總之,作為生動、直觀、高效、互動性強的授課方式,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活力,更促進了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高,應在教學中得以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明彥.思維導圖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認知結構為視點[J].才智,2015(4):12-13.
[2] 王亞楠.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5):33-34.
[3] 許莉麗.論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1(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