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燕
【摘 要】 葉圣陶先生說過:“要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就非叫他們預習不可。”古語也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此可見,預習的重要。什么是預習?預習就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能力,利用教材工具書及其他輔導資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是聽好課的前提。通過預習可使學生對新課教學處于有準備的心理狀態,便于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關鍵詞】 預習? 小學語文? 策略
預習是一種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的好方法,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積極培育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本篇文章就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問題淺談一下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預習習慣標準
以二年級為例,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過了一年級對語文的懵懂時期,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在上二年級語文的第一節課時,就應該規范出預習的標準和內容。預習生字音節時,首先要會讀,讀準,在文中找出并標出,如果在文中遇到不會讀的字,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讀,在重點字時,一定要先根據資料書上的筆順寫,當老師在課堂中在講生字筆順時,一方面要認真檢查是否與資料書上的筆順一致,不一致時應及時請教老師。其次熟讀課文、詞語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課文,不只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讀的過程中一邊加深課文的熟悉程度,一邊深入理解課文。在熟讀課文后,有些問題就會浮現,有的問題能自己解決,當有些問題不能解決時,應打上標記,等待老師的講解,這也對培養讀書動腦的習慣提供了幫助。通過這些預習步驟,能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會更好起到預習的效果。
二、發現小學語文預習問題
1. 為什么預習在學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業?我想,也許有這幾點。老師自己不重視預習。傍晚布置作業,其中有一項是預習下一課,自己都覺得這算不上一項作業,形同虛設。學生不重視預習,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甚至部分學生干脆就不進行課前預習。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預習,以為語文預習就是讀讀課文,寫寫字詞。看到有預習這一項,很高興,數有幾項作業的時候往往不會把它數進去,反正老師也看不出來我預習了沒有。家長不重視預習這項作業,給孩子檢查的時候也就問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預習就真的變成了可有可無。
2. 學生不知道怎樣才算是預習。在班上我問過我的學生,老師讓你們預習你們都怎樣預習啊?學生回答說把課文讀一遍,然后再劃出生字新詞讀一讀,讀會了就預習完了。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老師的放任自流或要求過死,導致學而無趣。老師的放任自流表現為對學生的預習不聞不問,不作任何要求,要求過死表現為對學生的預習要求千篇一律,缺少正確的引導或是要求過死,導致了學生對預習的茫然。
三、小學語文預習的好處
1. 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學生通過預習,初步進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心中有數。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這樣,在學習中對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
2. 及早掌握了學習信息,教學有的放矢。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教師巡視了解;預習結束后,教師進行檢查。在這期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中測知學生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觀主義的傾向。教師針對學生的難點教學,效果也就會更好了。
3. 人人獲得了練習的機會。不安排學生預習,直接進行講讀分析,一些中下生還未思考成熟,優等生早已舉手發言,把正確的答案告訴了大家;還有一些懶惰的學生根本沒有動腦,吃現成包子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做包子,不經過自學實踐,永遠也提高不了自學能力。自學能力低又何來提高學習素質呢?進行了預習,學生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學提綱,自己動腦動手練習,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訓練的機會,學生的素質自然得到相應提高了。
四、指導小學語文預習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強調預習重要性的同時,必須教給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的指導,并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預習中去,逐步形成自學能力。初學預習,我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給學生用不同的符號把生字、重點詞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促使學生邊讀邊想邊動筆,并具體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圈出生字新詞、查字典,注上拼音,寫出解釋,誦讀課文,完成預習題;而后默讀課文,提出疑問。學生預習時,除了抄寫課文的詞句,重點,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把弄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并勇于提出新的問題,為上課時弄懂這些問題做好思想準備。在學習預習課文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目的和內容各異,學生的情況又有不同,因此,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其實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應當是簡易實用的、愛用的;還應當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但也不能太難或者毫無難度,讓學生失去預習的動力。
總之,行之有效的預習是小學語文高效學習的必備基礎,要使預習最終在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效用,教師必須充分備課,做好教學預設,在課堂上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真正使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能力,最終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吳文祖.小學語文開放式預習作業淺談[J].上海教育科研,2008,(02).
[2] 祝小珍.小學語文自主預習學習芻議[J].教育科研論壇,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