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蘭


摘 ? ?要: 動物類成語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傳統、文學藝術等密切相關,而且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動物類成語的來源、分布及文化內涵進行深入分析,不僅有助于加深對其本身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的了解,加深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關鍵詞: 現代漢語 ? ?動物類成語 ? ?文化內涵
引言
現代漢語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蘊藏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深沉的文化底蘊,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發展軌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傳統、文學藝術等密切相關,文化內涵豐富。
動物類成語作為現代漢語成語的一部分,與人類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對這部分成語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于人們加深對這部分成語本身的理解,更可以借此深入了解中華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同時對動物類成語的對外漢語教學有所裨益。
這里我們所說的動物類成語指的是含有動物名稱且該名稱表示動物意象的四字成語。如“雞犬升天”“亡羊補牢”等。像“手無縛雞之力”這樣的多字成語不在我們的研究之列,像“萬象更新”“包羅萬象”中所包含的詞“象”表示“景象”,而非動物“大象”,這類成語不在我們的研究之列。
我們以《新華成語詞典》(200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第2版,收錄成語8000余條)為研究范圍,共得到418例四字動物成語,并對其來源、不同動物類別的分布進行考察,最后對不同類別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進行分析。
一、動物類成語的來源考察
根據統計,《新華成語詞典》中含四字動物成語共計418個,我們分別依據“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古文典籍”“詩詞曲賦”“寓言故事”“宗教典籍”及“其他”七個類別對其來源進行考察,統計如表1所示:
從表1看,來源于古文典籍的動物類成語最多,占45%;來源于詩詞曲賦和寓言故事的動物類成語分別占20.8%和10.5%,分列第二、第三位;來源于近現代文學作品及報刊作品等“其他”類動物類成語占10.3%,列第四位;來源于神話傳說、宗教經典的動物類成語較少。
漢語的古文典籍、詩詞曲賦及寓言故事等數量龐大,內容涉獵廣泛且具有豐富的人生哲理,從其中衍生出的動物類成語占總量的絕大部分。古代神話傳說多是歌頌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或表達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及征服自然的愿望;宗教典籍多是關于宗教的相關人與事、語錄與心得的記載,因而來源于這兩方面的動物類成語相對較少。
二、動物類成語中不同動物類別的分布分析
依據不同動物類別在文化內涵上的相似性,我們將418例動物類成語按照魚鳥類、牛馬類、雞狗類、虎狼類、四靈類、蛇鼠類、昆蟲類及其他類等八種不同的類別進行再分類。其中四靈類動物包括龍、鳳、龜、麒麟;其他類動物包括羊、兔、狐、猴等。對于含兩種或兩種以上動物的成語,在統計時只計入首次出現的動物類別中,如“雞鳴狗盜”“龍潭虎穴”,我們分別計入“雞狗類”“四靈類”動物成語,不重復計數。具體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由統計看,不同動物類別在動物成語中的分布不均衡,其中魚鳥類動物成語數量最多,牛馬類動物成語次之,昆蟲類動物成語最少。
在古代,大部分魚類、鳥類不會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反而為人們平添諸多生活樂趣,提供部分飲食來源,這類動物成語相應地也保留較多。牛馬類動物是古代人們負重和作戰的主要工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相關的動物成語較多沿用到現在。由于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缺乏對昆蟲的全面認識,關于昆蟲類的動物成語數量最少。
總之,不同動物類別在動物成語中的分布受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習俗等因素影響,其中經濟與社會習俗是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
三、動物類成語的文化內涵分析
不同的動物形象能夠激發人們不同的文化聯想,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產生不同的文化內涵,對含這些動物的成語的文化內涵意義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對這些動物成語進行文化內涵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究它們與人類社會的關聯性,加深對其的理解。
(一)魚鳥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
根據統計,魚鳥類動物成語共計93例,其中魚類與鳥類動物成語共同含有夫妻恩愛、關系和諧的寓意。
1.“魚”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
“魚”類動物成語共有30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代表美好的愛情,表示夫妻恩愛,如“魚水之歡”比喻男女親密和諧的生活。
第二,比喻關系融洽、和諧,如“如魚得水”比喻找到了跟自己十分契合的人或對自己很自在的環境。
第三,表示壞人或者壞了的東西,如“魚目混珠”比喻以假亂真,真假摻雜在一起。
第四,表示渺小,難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如“池魚之禍”比喻因為別人的過錯而受到懲罰。
2.“鳥”類動物成語文化內涵
這里的鳥類主要包括“燕”“雀”“鶴”等類別,這類動物成語共計63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象征清雅、品行高潔。最具代表性的是含有“鶴”的動物成語,如“閑云野鶴”多指隱士,不受塵世羈絆的人。
第二,象征美好的愛情。最具代表性的是含有“燕”的動物成語,如“燕儔鶯侶”比喻男女之間感情和諧。
第三,代表喜事。最具代表性的是含有“雀”“鵲”的動物成語,如“欣喜雀躍”形容十分歡喜、欣喜的樣子。
(二)牛馬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
根據統計,牛馬類動物成語共計82例,雖然牛、馬均屬于大型動物,均是古代人們負重、戰事的重要工具,但其共同的文化內涵意義不多。
1.“牛”類動物成語文化內涵
含有“牛”的動物成語共計20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象征本事大或數量多。如“牛刀小試”比喻有能力的人先在最初的小事上表現出來。
第二,表示愚蠢、蠢笨。如“對牛彈琴”形容人蠢笨,比喻對不能理解自己的人白費口舌。
第三,表示固執倔強,死心眼。如“鉆牛角尖”比喻固執、不知變通。
第四,表示身份低微或道德品質低下的。如“牛驥同皂”比喻壞人和賢人同處。
2.“馬”類動物成語文化內涵
含有“馬”的動物成語共計62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表示速度快。如“快馬加鞭”表示速度很快。
第二,表示戰爭局勢。如“人荒馬亂”形容戰爭局勢動蕩不安。
第三,形容做事情領先。如“一馬當先”比喻積極帶頭。
第四,表示身材高大。如“人高馬大”比喻身材強壯、魁梧。
(三)雞狗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
根據統計,雞狗類動物成語共計41例,其中雞類與狗類動物成語共同具有品行不端、地位低微的含義。
1.“雞”類動物成語文化內涵
含有“雞”的成語共25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形容小或零碎。如“雞蟲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
第二,形容地位低微或才能平凡。如“鬻雞為鳳”形容以次充好,混淆優劣。
第三,比喻一個人氣量狹小、格局小。如“鼠腹雞腸”形容人小氣,斤斤計較。
第四,形容偷摸、見不得人的勾當。如“偷雞摸狗”表示偷偷摸摸的行為。
2.含有狗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含有“狗”的動物成語共16例,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表示欺軟怕硬。如“狗仗人勢”比喻仗勢欺人。
第二,形容品行惡劣。如“行同狗彘”表示人的行為極端無恥。
第三,比喻不得志的人。如“喪家之狗”比喻無處投奔、落魄不得志的人。
第四,象征忠誠。如“犬馬之誠”像犬馬一樣甘心被主人驅使,比喻忠誠。
(四)虎狼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分析
根據統計,虎狼類動物成語共計50例,其中虎類與狼類動物成語共同含有兇狠、殘暴的含義。
1.含有“虎”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虎的王者風范總是讓人敬畏。含“虎”的動物成語共計34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象征英雄人物。如“虎嘯風生”表示老虎長嘯,風起云涌。比喻英雄人物誕生。
第二,代表力量強大。如“兩虎相斗”表示兩個像虎一樣力量強大的人相互爭斗。
第三,象征著兇狠,暴虐與殘暴。如“談虎色變”表達了虎的兇狠及人們對虎的畏懼。
2.含有“狼”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含有“狼”的動物成語共計16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表示殘暴、狠毒。如“如狼似虎”表示像狼和虎一樣兇狠,比喻非常兇暴殘忍。
第二,形容貪婪。如“狼吞虎咽”表示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比喻極為貪婪殘忍。
第三,表示處境困苦、窘迫,如“進退狼狽”表示進退兩難,陷入困境。
第四,表示行為不檢,名聲敗壞。如“聲名狼藉”形容聲名特別壞。
(五)四靈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分析
四靈類動物包括龍、鳳、龜和麒麟。根據統計,四靈類動物成語共計47例,共同含有尊貴、祥瑞之意。
1.含有“龍”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含“龍”的動物成語共計24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象征權勢,具有高貴、尊貴之意。如“龍行虎步”比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
第二,表示祥瑞。如“龍鳳呈祥”表示吉祥如意。
第三,代表難得的人才。如“藏龍臥虎”代表著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四,表示武藝精湛、書法遒勁有力或辭藻華麗,如“龍飛鳳舞”形容書法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2.含有“鳳”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鳳是鳳凰的簡稱,古時候被當作神鳥,居百鳥之首。含有“鳳”的動物成語共計15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表示很罕見的、稀少的人才。如“鳳毛麟角”比喻特別少見的有才之人。
第二,表示地位尊貴。如“鳳雛麟子”比喻貴族子孫。
第三,代表美好愛情,夫妻感情和諧。如“鸞鳳和鳴”比喻夫妻恩愛,感情和諧。
第四,表示儀表英俊、舞姿華美或文采華麗。如“鳳彩鸞章”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3.含有“龜”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含有“龜”的動物成語共計4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表示地位尊貴、吉祥。如:“龜龍鱗鳳”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第二,象征長壽。如“龜年鶴壽”表示像龜與鶴的壽命一樣長。
4.含有“麟”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含有“麟”的動物成語4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表示名貴的東西或稀缺的人才。如“麟角鳳嘴”表示稀罕名貴的東西。
第二,表示比喻美味佳肴。如“麟肝鳳髓”麒麟的肝臟和鳳凰的骨髓,極稀有美味的菜肴。
第三,表示高貴、氣質高尚。如“麟鳳芝蘭”指人的品德高尚、氣質優雅。
(六)蛇鼠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分析
根據統計,蛇鼠類動物成語共計27例,其中蛇類與鼠類動物成語都具有邪惡的含義。
蛇鼠類動物成語大多具有貶義。
1.含有“蛇”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蛇是冷血爬行動物,自古以來人們就對蛇懷有恐懼和厭惡的心理。據統計含有“蛇”的動物成語共計10例,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形容心腸狠毒。如“佛口蛇心”比喻看起來很善良,但內心邪惡。
第二,表示壞東西或壞人。如“拔草尋蛇”比喻招惹壞人,自找麻煩。
第三,形容書法遒勁。如“筆走龍蛇”形容一個人的書法寫的像龍蛇一樣靈動。
2.含有“鼠”的動物成語文化內涵分析
對于鼠,自古至今人們多持有厭惡的態度,據統計含有“鼠”的動物類成語有17例,文化內涵分析如下:
第一,表示膽小。如“膽小如鼠”形容膽子特別小。
第二,表示地位低下、渺小。如“無名鼠輩”比喻不出名的小人物。
第三,表示偷竊、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行為。如“鼠竊狗盜”比喻小偷小盜或小規模的搶掠騷擾。
第四,表示作惡的壞人,也代表小人。如“城狐社鼠”難比喻依仗權勢作惡,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七)昆蟲類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分析
根據統計,昆蟲類動物成語共計20例,不同類型的昆蟲類動物成語大多具有渺小的文化內涵意義,這與針對昆蟲外形展開的文化聯想有一定關系。
第一,表示渺小。如“蚍蜉撼樹”比喻力量渺小,不自量力。
第二,形容事物雜亂。如“蛾附蜂屯”比喻像螞蟻和蜜蜂一樣聚集,形容紛紜雜亂。
第三,形容衣服華美、女子漂亮或文章有文采。如“蟬衫麟帶”形容服飾華麗。
結語
動物類成語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成語來源豐富,不同動物類別的分布不均衡。通過對其文化內涵進行分析,發現動物類成語在其所含的不同動物的不同聯想意義基礎上,還有更豐富也更深刻的內涵,體現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與文化。
參考文獻:
[1]莫彭齡.漢語成語與漢文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肖瑤.漢語六畜成語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3]馬輝.漢語對舉動物成語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4]黃占東.對外漢語動物類詞語教學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6.
[5]袁靖.動物考古學的新發現與新進展[J].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6]敖顏.對外漢語動物成語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21-26.
[7]董曉榮.漢語動物成語的語言文化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7-31.
[8]潘蓉蓉.漢英成語中動物隱喻對比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21-37.
[9]劉姍姍.漢語十二生肖動物類成語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13-28.
[10]馬丹.論漢語成語中十二種生肖動物的象征意義及其教學[D].成都:四川大學,2006:5-124.
[11]房培.漢語動物成語問題探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19-22.
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校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建設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YWZGL2018B00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