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石 吳耕
摘要:本文探索利用訂單式培養進行實踐創新型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達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主線、以成果為導向、以企業為牽引的“訂單式培養+CDIO”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能力、高素質,符合行業需求的應用型物人才。
關鍵詞:訂單班;CDIO;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
1.緒論
CDIO理念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知名大學,經過四年的探索和實踐,而開發出的一種先進的國際工程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的基礎上,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產周期為載體,促使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培養符合現代化社會及行業需求的多元化應用型人才。
但目前的CDIO教學改革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缺少“雙師型”教師
(2)校企合作融合程度不高
(3)行業需求與人才供給存在差異
(4)校園實踐環境無法高效鍛煉學生素質能力
2.訂單式人才培養
訂單式人才培養指作為人才供給方的學校與作為人才需求方的企業進行合作,通過產教結合的方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協議,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用人單位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培養與就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是作為一種“合作式教育”,優點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緊密掛鉤,避免人才培養與生產實際脫節,這種模式的教育很好地適應了部分企業的人才需求,在許多高職類院校及少數本科院校中已經得到實施推廣。然而,這種培養模式在普通本科院校中并未得到廣泛推廣,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本科教育更多強調的是“寬口徑通識教育”,“訂單或人才培養”可能導致本科生專業知識及技能單一化、本科培養偏向“窄口教育”等問題;二是“訂單式人才培養”往往帶來一定風險,包括用人單位因各種因素拒絕接收畢業生、畢業生在就業最后關頭“臨陣逃脫”導致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等方面。因此對于普通本科院校來說采用單一的傳統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并不適合。
目前,大多數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學畢業生,理論知識不如重點大學的畢業生扎實,而職業技能不及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成熟,就業率甚至不如一些職業技術學校,處于“夾心餅”的尷尬局面。對就業率好、受企業歡迎的職業技術學校進行研究后發現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對匹配企業需求與學生就業有很好的效果。雖然單一的訂單式人才培養不適合應用型本科教育,但是可以看出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培養目標與CDIO理念相一致,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都十分重視,因此可以將“訂單式人才培養” 模式應用于CDIO改革中,二者優勢互補,相互融合。
3. 訂單式人才培養在CDIO改革中的實踐
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應用于CDIO改革中并不是簡單的將兩種培養方式相加,而是運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融合CDIO培養的理念,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產學合作格局,形成學校聯合用人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參與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建設的機制。依據CDIO知識、能力及素質一體化要求,共同研究教學計劃、課程大綱、共建實驗室及實習實訓基地,同時根據產業的發展和用人單位需求及時對執行計劃和教學內容進行修改和調整。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生、學校與企業三者緊密結合,是深入推進CDIO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實施的有益探索,其實踐活動的進一步跟蹤和經驗積累,培養模式的自我調整和改進,使工程教育能夠培養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工程人才。按照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校企合作辦學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教學改革,將在現有課程體系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注入大量企業參與的元素。具體的實施內容包括:
(1)共同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應用型物流工程專業人才,首先要走向企業主動了解并研究企業在人才結構中的需求,為合作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而后根據企業在人才結構中的需求以及市場的人才結構變化對物流工程專業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在行業標準下,與企業一起構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學體系,共同進行課程分析、制定教學計劃和部分課程的教學大綱、設計教學環節、研究授課方案、提出質量標準和考核方法,并與企業攜手共建課程實踐基地,以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
(2)整合資源,營造工程實踐教學環境
CDIO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實踐,營造良好的工程實踐教學環境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僅僅依靠學校培養的學生就好像“溫室當中的花朵”,仍然是理論大于能力。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下,將原本 “校園”的單學習平臺轉換為“校園+企業”的雙平臺教學模式,學校和企業都是人才培養的主體,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企業實習基地,為學生建立寬闊的校外實踐教學平臺,改善了以往實踐教學薄弱的狀況。通過企業平臺的鍛煉,使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與承受一定工作壓力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技藝能力、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加強,品德修養得到改善。學生在企業平臺中即增強了基礎知識的運用,又提升了個人能力,同時還積累了基層一線工作的經驗,而這些正是中高級專業人才所必備的。
(3)雙師隊伍建設
缺少“雙師型”教師是本科高校在進行CDIO改革中的一個重點難題,雖然學校非常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引進與培訓,但是其過程必然是緩慢的,而通過與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現有資源顯然是一條快速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在與企業進行聯合培養時,通過將企業專業引進來,將校內教師派出去的方式,實現知識技能共享,雙管齊下,共同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高林霞,李祝,皮科武,胡立新,張會琴,萬端極.實現“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的“短學期實踐”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1):81-82.
[2]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02):47-55.
基金項目:本文為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項目”(編號JG17DB04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物流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