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摘 要:在精準扶貧已經成為我國扶貧中堅項目的今天,公共單位也逐漸朝著精準扶貧方向發展。文化精準扶貧是精準扶貧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公共圖書館轉型和創新的核心與基礎。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的實施意義重大,對于經濟發展以及圖書館的創新都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本文就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的創新路徑研究展開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文化精準扶貧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01
引言
精準扶貧的觀點是相對于粗放扶貧提出的新型觀點。精準扶貧思想的發表展現了我國扶貧的新決心也同時成為了我國扶貧攻堅戰中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的主要任務是消除貧困,在2020年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精準扶貧是多方面的,它包含著經濟、文化、教育、知識等多方面扶貧。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媒介,更應該在文化精準扶貧中肩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積極為貧困地區灌輸文化資源,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并幫助貧困地區人民形成健全的價值觀,推動貧困地區的文化脫貧。
一、文化精準扶貧的含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在加強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貧困地區的脫貧也一樣要依靠文化作為精神支柱。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表示:文化精準扶貧是在文化扶貧的基礎上,增加精準扶貧的思想,實現貧困地區迅速文化脫貧的一項思想傳輸工程。文化精準扶貧的核心主要體現在扶人、扶智、扶文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構成了文化精準扶貧的核心環節,是貧困地區脫貧的主導思想。[1]當前我國文化扶貧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小型圖書館,秉承治貧先治愚的思想,對貧困地區的人民進行精神面貌上的改造。文化精準扶貧則對文化扶貧的方式提出了要求,無論是在扶貧對象的甄別,扶貧范圍的劃分,還是在扶貧資源的合理配置上都有了更加細分和科學的建議。
二、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作用
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扶貧的主要方式,有責任肩負起貧困地區的文化脫貧任務。公共圖書館作為免費的文化傳播媒介,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到貧困地區的人民,反映人民的所需。在文化精神逐漸被物質沖淡的今天,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元老級載體,能夠為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展開提供重要的支持。
1.提高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的針對性
我們提到,文化精準扶貧是文化扶貧的進一步發展,文化扶貧不具有針對性,因此在扶貧的環節中容易產生資源浪費等現象。文化精準扶貧則不同,它能夠解決文化扶貧的問題,并且能夠幫助公共圖書館重新建立新的扶貧體系和扶貧方向。大多數貧困地區人民的文化素質都較低,不同地區的人民的文化程度不盡相同,精準扶貧可以幫助公共圖書館根據當地人民的教育程度定制文化傳播。給當地人民需要的文化,保證文化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對此公共圖書館在文化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需要將貧困人群的文化程度加以區分,了解每一個群體的文化需求,進一步把握扶貧對象與扶貧內容,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的效率。
2.改進文化扶貧制度安排
就目前而言,我國當前的文化扶貧制度安排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急需補救。然而文化扶貧本身具有局限性,因此文化精準扶貧在制度規則上就比文化扶貧更具有先進性。由于各地圖書館的書籍資源不同,很多圖書館所儲存的圖書資源都不符合當地經濟的發展規律,甚至是背道而馳的,這樣的圖書資源往往得不到認可,文化扶貧也沒有辦法順利進行。簡單的講,讓種蘋果的村民都去看種梨的書籍,那無論是對當地經濟還是對圖書館都是無益的。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在書籍的采集上我們采取的是統一采集的制度,不允許當地圖書館自行購書,上級與下級難以做到無縫銜接,難免在圖書安排上略施偏頗。[2]公共圖書館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精準識別,第一當地缺乏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并統一進購這樣的書籍,制定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的扶持策略才能真正推動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進行。
三、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的創新路徑
當前我國脫貧問題迫在眉睫,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脫貧的主要載體,應當不斷探求創新路徑,為國家脫貧貢獻力量。公共圖書館多由國家籌資建立,其目的就是為了豐富地區人民的精神文化面貌,在文化精準扶貧的路上,公共圖書館也應當拿出相應的態度和面貌,尋求更好的創新路徑。
1.利用大數據環境進行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計算逐漸被應用到生活中去。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依托的就是對用戶需求的滿足,通過先進的大數據計算,公共圖書館可以迅速精確的分析當地人民所缺乏的文化知識,并及時對這部分書籍進行補充。既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又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而公共圖書館作為政府部門的公共單位,也應當借助當前政府的大數據運算,實現和建立以政府扶貧部門為主的扶貧信息共享體系,將各項信息資源加以整合,構建自上而下的公共圖書館扶貧信息共享體系,真正實現扶貧信息資源的合理應用。
2.制定完善的反饋和評估機制
想要知道公共圖書館的文化精準扶貧到底工作到什么程度,需要的就是完善的反饋和評估機制。大數據計算只是通過技術手段模擬人民喜好,但是反饋機制卻明確表明的地區人民的文化知識需求。前文我們也提到過我國當前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的制度并不完善,反饋機制則可以直擊制度上的錯誤之處,為制度改革提供更有效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只有保證管理機制和評價體質的完善性和配套性,才能夠實現有效的管理,保證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進行。另外,在制定評估機制是時,要同時關注文化精準扶貧的內容、對象的量化評估,用實際的驗證方式落實評價工作,保證文化精準扶貧的有效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在文化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我們有目共睹,在新時期下,公共圖書館應當及時反省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且努力在脫貧攻堅戰已經打響的今天迅速進入角色,幫助貧困地區進行文化精準脫貧。我國近年來在各個貧困地區都建立起了公共圖書館,其目的就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從而達到脫貧的目的,但是當前很多地區文化脫貧仍然是任重道遠,這就需要公共圖書館積極尋找創新路徑,無論是借助信息技術還是完善反饋機制,都是對我國文化精準扶貧的有效貢獻。
參考文獻
[1]黃輝.精準脫貧戰略下的圖書館文化扶貧精準識別、幫扶與機制創新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7(01)40-55.
[2]鄭佳佳.基層公共圖書館助力文化精準扶貧的思考[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7(02):2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