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杰
摘 要:數學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的培養,來源于生活之中又應用于生活中,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初中數學作為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基礎,對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起到奠基與鞏固的作用。將變式教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相結合,提出合理的應用策略與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變式教學 數學教學 實踐應用 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變式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過程中,根據提出問題中包含的條件進行深層次的探析與研究,使學生在進行解題過程中能夠針對統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方式。通過不同角度對于數學問題的研究與挖掘,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與發散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并通過對于問題的探索與深入挖掘,對同一類型的題目進行總結與解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于變式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同一類型的變種題目進行總結與分析,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性、敏捷性,培養學生的類比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還未擺脫“應試教育”帶來的束縛,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依舊在使用老舊的教學方式,不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時完全無法培養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導致數學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理念的落后對于學生也有一定的影響,落后的教學理念會導致課堂氛圍壓抑低落,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提升。學生對于教師教學內容的過分依賴,使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無法自主學習,導致數學學習效率較低。變式教學法與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在改變課堂氛圍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
二、變式教學要求
1.題目形式的變化
變式訓練主要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觀察題目形式的變化,使學生在進行具體習題的學習與練習過程中更好的接受相關知識點。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將習題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程度,有利于數學教學簡單化。
2.題目條件普遍化
題目條件普遍化是變式訓練的第二個教學要求,教師在運用變式教學對初中數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注意將數學題目內的針對性與重要性條件進行轉化,使其普通化,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降低題目難度的同時對學生的解題積極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3.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變式教學應用于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聯系實際進行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將來自于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理論重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行運用,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更加深入的了解數學概念與數學定理、公式,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的認知。將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論實踐應用能力,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概念講解課程與變式教學的結合
數學概念的講解是整個數學學習的基礎,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積極儲備數學基礎知識,為之后的習題計算與實際應用打下堅實基礎。數學概念對數學理論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在方便教師教學與學生記憶的同時,以最簡單的方式將數學定理進行分析與描述。教師在進行概念講解與便是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提煉與創新,引導學生發揮學習積極性與學習主動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如在進行“分式”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著重講解分式的意義,“分式值為零時,分式具有意義”。此概念講解過程中分為兩種情況,當分母不為零,分子為零,無論分母數值大小,分式值有意義;當分母為零,分子不為零時,無論分子數值大小,分式無意義。教師在進行講解過程中,將分式值為零時的兩種情況轉換成為除法運算進行講解,學生很快便會了解為何分數分母不可為零的原因。在變式教學法的運用下,學生對于“分式”的重點內容會記憶牢固,便于學生在問題中的應用。
2.定理公式教學課程與變式教學的結合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定理與公式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輔助,“定理是公式的依據,公式是數學表現”,由此可以看出,數學公式與數學定理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將公式與定理結合進行學習與研究,實現公式與定理之間的靈活應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不應過分依賴教師的輔導,要在學習生活中逐漸培養自主學習意識,避免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定理與公式的學習,而是要通過自主理解進行兩者之間的靈活轉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對于變式教學的應用,將數學定理與數學公式的理解過程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3.習題訓練與變式教學的結合
在進行數學習題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對于數學題目中的條件與結論進行分析與研究,在學習過程中將兩者對調繼續進行分析與探究,保證學生充分了解數學題目中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了解與掌握解題思路,對學生的聯想能力、推理能力、歸納能力、探索能力、轉換能力有較為明顯的培養與提升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一題多解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熟練運用一題多解的解題思路,不局限于課本上的例題學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教學的魅力。
根據文中內容所得,通過多渠道收集信息,結合問題條件尋找事物本質,從多種角度,在多種境況之下使用變式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與了解數學知識。變式教學是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特色教學方式,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變式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引導學生在解題方式與解題思路上不斷進行創新與發展,有利于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探索,在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對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整理深化所學內容有著積極的影響與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偉.變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以初中數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8,(06):79-83.
[2]蘭先明.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變式教學的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05):77-79.
[3]陳亞芳.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變式教學的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