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鴻魁
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初中信息技術拓展課也逐漸推行開來,以此打造新型的教育課堂。在信息技術拓展課的開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廣大教育者具體分析其實現路徑,同時認真思考未來的發展趨勢。基于此,從初中信息技術拓展課的實現路徑入手,通過分析其優勢來思考這一教育模式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拓展課程;實現路徑;未來趨勢
目前我國努力將教學體制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構建與實踐拓展相聯合的教育教學模式,來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初中信息課教學中,教師枯燥乏味的講解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無法提高學習質量。借助拓展課程,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初中信息技術拓展課實現路徑
1.以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為主體的拓展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開展任務驅動性教學模式,這是拓展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提煉課堂中的一些問題,并以分配任務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拓展課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在討論探索過程中也能加深學生之間互助的能力,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熱情。
2.基于“問題場”學習模式為主體的拓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可以開展以“問題場”為主體的拓展課程。顧名思義,這樣的拓展課程需要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分析解決,實現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前要通過創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時啟發學生將課堂內容帶入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拓展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在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能力的提高。整個拓展課程中需要有對問題收集、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多個步驟,在整個環節中幫助學生建立縝密的思考體系,同時有助于學生構建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框架。
3.初中信息技術拓展課的實現路徑
(1)課前設計和創設情境
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拓展課前,教師需要提煉學習內容中的問題要點,并在結合教學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情況等基礎上進行課前設計。課件設計需要盡可能地規劃整體拓展課的實施策略,以提升拓展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情境設計,通過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明確任務和構建思路
在開展初中信息拓展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提示課程內容、重點以及難點問題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學習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分配任務,通過師生互動來明確任務,并提升分析任務的能力。同時在引導學生建立思路框架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結合舊知識,實現新舊知識之間聯系框架的建立。這一教學環節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要引導學生及時解決難點問題,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進而提高拓展課的教育教學效率。
(3)合作探究和經驗交流
拓展課程開展離不開學生的自主討論探索,因此,老師在幫助學生明確任務分配之后要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并鼓勵學生合作討論、互幫互助。在合作探討過程中,不僅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最后在信息技術實踐拓展課結束前,教師要引導學生交流經驗,并就小組的討論結果作品進行展示,鞏固學習內容。
二、初中信息技術拓展課發展趨勢思考
1.不容忽視信息技術教師的引導作用
雖然當前教育的改革注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教學中不能忽視老師的輔助引導作用。單憑學生自主探討,可能只形成漢字輸入、表格處理、圖標創建等單個的知識點,無法將各項操作知識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習和復習的難度,同是也不利于知識的靈活運用。老師的輔助輔導,可以幫助學生串聯各知識點,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大大提高了信息技術知識的運用熟練度。
2.更深層次探索創新拓展課程改革的路徑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拓展課教學方面要進行深層次探索,不僅幫助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同時要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分層教學,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難點。在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探討過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要進行具體化的輔助,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在自主學習時的思路。
三、結束語
通過在部分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采用拓展課的實踐探索,逐漸探析出一條明確的教學路徑。拓展課的開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了學生對課堂信息的獲取能力和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拓展課的開展過程中,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合作討論中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合作意識,實現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郝夏斐.初中信息科技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11):219-220.
[2]常芳平.運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102-10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