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銘桓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與學習主動性更為關注,通過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成為實現教學實效性更大提高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可以廣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通過在學習小組內部開展廣泛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究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形成有效的培養作用。在此對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初中化學;應用
在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的都是教師針對全體學生進行講解的教學方式,采用簡單、機械講授的方法開展教學,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不能夠激發出應有的學習主管能動性,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培養更是無從談起。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深入而又廣泛的互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的取長補短,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穩定發展。
一、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課堂中的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以高度的積極性和充分的主動性開展學習活動。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學習效果展示、評價的機制,讓各個學習小組把學習的成果進行評比,評選出先進的學習小組,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廣泛參與活動,擴大了學習的廣度,增加了學習的深度,提高了學習的實效性。例如在初中化學《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開展了廣泛的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對物質的變化形式進行探究,了解了主要有物理變化以及化學變化兩種形式,并明確了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是區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基本標準。之后教師又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總結生活中見到的諸如水變成水蒸氣、蠟燭熔化、酒精揮發等物理變化,以及鐵生銹、煤燃燒等化學變化。最后教師又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進行探討:化學變化一般會出現發光、發熱、氣體生成、顏色改變等現象,那么有這些現象的是否就是化學變化呢?通過這種活動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知識的豐富,進一步加強了合作學習的效率,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教學內容中包括大量的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嚴謹精神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都是采取演示實驗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觀摩,即便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活動,也往往會因為學生數量過多而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直接影響到實驗教學的開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實驗教學,可以促進實驗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例如,在《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教學中,因為需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實驗技能與方法的教學,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過多,教師如果對學生進行逐個講解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就組織學習小組的組長給組員劃分了學習任務,有的負責掌握固體藥品的取用方法,有的負責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有的負責酒精燈的使用方法,有的負責給物質加熱的方法,有的負責儀器的連接,有的負責玻璃儀器的洗滌。這樣每一名學生只負責一項實驗技能即可,當該項技能熟練掌握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彼此的實驗技能傳授。這樣學生變成了“老師”,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升,不僅保證了學習的廣度,更強化了學習的深度,實現了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實踐活動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的傳授、化學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適應自身發展、為未來從事工作奠基的能力。如果初中生獨自開展實踐活動,一方面學生會因為害羞、有畏懼情緒等原因不能進行有效的活動,一方面因為個人的實踐能力有限,會影響學生的實踐實效性,因此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實踐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的興趣廣泛提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課題1燃燒和滅火》一部分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開展了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了走訪調查、網絡搜索等活動,對發生在自己的附近或者在網絡中搜索到不同的火災進行統計和調查,統計火災的起火原因,分析其滅火的策略,并對火災造成的人身及財產損失進行統計。這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對燃燒與滅火的知識有了更加準確的把握,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消防意識,更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了多方面素養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促使學生以更加熱情的姿態投入到化學的學習活動中來,在提高學生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化學能力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與交流能力的不斷提高,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顧翠蘭.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10):61-62.
[2]傅映錦.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與學,2012(10):12-15.
[3]王海鵬.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5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