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進軍
摘要:當今我國中學基礎美術教育在指導青年學生實際教育過程發展的同時又伴隨許多問題出現,如何審美就是其中一個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在中學美術教育活動中,審美理想具有引導和規范作用,并因其自身的內在價值而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塑造審美理想的視角積極思考探討在中學基礎美術教育中,如何塑造中學生審美趣味并最終獲得高尚的審美理想的重要性。
關鍵詞:審美;審美理想;美術教育
時??匆恍┥賰簳嫳荣愖髌?,總是感到里面作品內容空洞,形式單一,每張作品好似都見過面,沒有用心靈去表現,忽略了最重要短期不見效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以致最終審美理想的塑造。
審美理想產生于社會實踐中,是審美經驗的結晶與升華,鮮明地顯示著一定時代、階級的歷史必然的理性要求。審美理想是人們在自己民族的審美文化氛圍里形成的,由個人的審美體驗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關于美的觀念尺度和范型模式,不斷地認識現實、產生理想,并實現理想的過程。青年學生增強審美理想的塑造是個體的人與社會發展統一和諧的必然需要,是新時期合格勞動者的基本素質?;A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關鍵時期,青年學生培養鑒賞能力,更渴望創新思維去嘗試表現自己內心對美的認識創造能力,促成他們認識真善美。青年學生接觸到的美術文化對其一生美術文化心理占據無可比擬的地位,所以美育要緊緊抓住這個時間段,以高尚的審美理想影響其思想行為。審美理想的塑造是整個基礎美術教育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作用。
一、審美理想的塑造促進美育內涵的發展
美育在新時期有它新的內涵。青年學生用正確的審美觀點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理想,從而提高感受美、欣賞美、辨別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技術美來創造我們的美好生活。高尚的審美理想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時代的美術文化精神。
缺失審美理想的美術教育一種最直觀的現象就是美術作品的思想單一,表現形式手法雷同,畫不為心聲。在一節課堂教學里,我和學生談到了徐悲鴻所繪的《群馬圖》,學生說看不懂美在何處。有說畫得像,有說畫得傳神,還有說畫得有點狂。我和學生介紹了中國畫在近代發展所面臨的困境與西學的影響。徐悲鴻筆下的馬是符合時代的審美情趣,畫面追求的是借“馬”的形象一方面改造了傳統中國畫筆墨、造型、技法的美術語言;另一方面也是抒發了“馬”身上所煥發出的拼搏、向上、積極的民族精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塑造審美理想的意識,再讓他們課后用這樣的理解去表現一幅他們熟悉的小動物。課后學生的作品明顯傾注了很多思想,確實起到很好的美育作用。站在這樣審美理想的角度上引導學生理解,得到的是文化素養提升。
二、審美理想的塑造豐富拓展了素質教育的價值
我們學習美術是為了適應社會時代對勞動者素質標準的需求。我們一些學校把幾個美術生培養進入了大學就認為學校素質教育成功。就是些考入大學的學生只會素描頭像,水粉靜物,考什么畫什么,其他一概不會,這不是有審美理想的美育。美育是拓展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構成部分,社會需要美術教育培養具有較高美術素養的國民和各方面的美術人才與藝術設計師。塑造高尚的審美理想以促進勞動者參與社會的能力,這樣的社會才有創新動力,才能產生優秀勞動者。
中學美術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學生的審美修養、發展創造性思維,陶治其情操。青年學生在缺失審美理想下就會辨識不出美丑,不懂正確的符合時代與民族的美術文化。當今許多青年學生像掉進染缸一樣,什么文化都給染了一遍,有時很難認清正確的美術文化。大街上“哈韓族”,“哈日族”的年輕人很多,說到底就是不懂得審美,盲目追崇,把“丑”當成“美”。從這個層面講,當前的素質教育需要增強高尚審美理想的塑造,提高社會勞動者的美育文化。
三、審美理想的塑造推動構建新時期的民族美術文化
藝術一向以揣摩時代文化脈搏為其天責。近代中國繪畫伴隨封建王朝衰落走向衰落,但其后我們看到徐悲鴻、林風眠等這樣一大批兼蓄東西方美術審美理想于一體的創造新時期民族美術文化的大藝術家出現。他們的作品一面繼承傳統,一面直指現代,深深影響著我們現代民族美術文化的革新創造發展。
新時期的民族美術文化要繼承發展符合時代精神的傳統美術文化,有鑒別地拿來西方美術文化。有些糟粕的傳統美術、西方美術文化常讓青年學生困惑不已,造成審美誤區。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的滲透高尚的審美理想于教學中,用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占領青年學生內心的精神世界和物質活動空間。美術文化符合時代精神、民族審美心理才能匯集發展健康、積極、高雅審美文化心理。美育要在素質教育的框架下構建屬于自己國家、民族、時代的美術文化,給學生找到“美”的心理認同歸屬感,樹立自己民族美術文化的自尊心理。青年學生是未來,他們對于民族美術文化的認同,有意識的繼承并創造性的發展才能保證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史有序傳承發揚光大。
中學美術教育增強審美理想塑造就是為了促進素質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為時代優秀的建設勞動者,使民族美術文化得以繼承發展并開創符合時代特征的新時期的民族美術文化,提高我們文化自信心。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解讀美術課程標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2]費飛 等主編.美術鑒賞[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