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科研訓練逐漸成為學生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本文主要論述科研訓練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培養的重要意義,分析目前科研訓練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現狀,最終探究出實施科研訓練、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科研訓練 應用型 本科院校 實踐創新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08-02
一、科研訓練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樹立創新意識
科研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的運用和創新原理和方法,敢于對陳舊知識提出質疑,擁有自己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技能。在潛移默化的培養下,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樹立創新意識,為創新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塑造優良品格
學生是學習的執行者,科研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而且當學生獨立進行科研訓練時,一定會遇到許多問題,這時便需要學生的應變能力,不怕困難,勇于解決問題,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塑造良好品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式的不同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思維創造力的展現。
(三)加強團隊合作
通過科研訓練使得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得到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在獲得專業知識的過程當中,學生通過互動和合作不斷地取長補短,通過共同解決科研難題來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學生在長期的訓練中,逐漸形成一種團隊精神,擁有團隊意識,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
二、目前科研訓練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現狀
(一)教師指導不足
一個科研活動的質量高低除了取決于學生的努力之外,更取決于教師的技術指導。同時教師的指導又和監督力度與管理水平相關,但由于項目開展的資金問題,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導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對科研項目的指導與監督。
(二)科研意識薄弱
首先,部分學生確定選擇就業非讀研,所以科研訓練對他們作用不大,純屬浪費時間。其次,按高校培養計劃,本科生的前三年主要集中學習專業知識修滿學分,第四年就開始做畢業論文、找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顧上科研訓練。最后,科研訓練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成果卻很少,致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1]。
(三)項目范圍受限
由于科研訓練的實踐性、創新性、操作性、探究性,開展的科研訓練項目大多數適用于理工科專業,目前本科院校對社會、人文、經濟、藝術等學科的關注度不高,開設的科研訓練計劃有限,但這些學科的發展潛力很高。
三、實施科研訓練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教師指導
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方案,建立起科研訓練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長效機制。提前學習專業課程,給予學生充足自學時間,開展實踐創新活動,加大自主學習考核力度[2],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另外,對于科研管理,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重視教師指導環節,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二)教學科研融合,端正科研態度
以科研推動教學,以教學融合科研是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3]。教師們可以找出實驗與科研訓練的聯系之處,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實驗教學和科研訓練的協同開展。或者以學科競賽為切入點,加強學生知識的鞏固,鍛煉科研能力,正確看待科研訓練。
(三)加大經費投入,提升工作實效
學校加強對科研訓練的重視程度,通過財力、物力的雙重支持,加大對硬件設施的投資力度,從根本上解決科研活動開展受限問題,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提高教育質量提供有利保障。同時,增加教師的工作補貼,合理安排工作量,對科研成果優異的教師給予表揚,從而提高工作實效。
(四)促進校企合作,搭建社會平臺
學校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信息交流平臺,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在科研訓練與實際工作中認識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也使得專業知識與創新理念充分融合,為以后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校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改變教育觀念,促進校企合作,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研訓練,以培養出更能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將我國向著創新型的國家推進。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科研訓練的滲透,樹立學生科研意識,促進科研訓練工作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影,孫立晨,刁磊,常維毅.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訓練模式的初步探索[J].河南農業,2015(22):10-11.
[2]黎水平.科研訓練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13):132.
[3]楊衛東,李西亞.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協同培養機制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7(14):16-18.
作者簡介:
陳紅梅(1987-),女,講師,碩士,四川省中江縣人,研究方向: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