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茂
【摘要】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而學生則是教學的核心所在。教學方法的來源是學生,教學的服務對象也是學生。因此從素質教育的目標來看,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創造力,這樣才能推動素質教育不斷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 主體地位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57-02
高中新課標指出,教育要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不僅要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該標準明確指出教育要服務于學生,將高中教學看作是師生共同合作、互相促進的過程。無論是從數學的學科特性還是從學生的學習情感需求來看,缺少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補充的教學必然難以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基于此,本文總結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一些方法。
一、擺脫傳統“學生有優劣”的觀點,提升教學公平性
教師所面對的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他們受著不同年齡、經歷、生活環境差異的影響,因此他們的思維水平、理解能力等個人素質也都千差萬別。特別是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常常會造成學生成績有高低之分,教師根據成績片面劃分學生的優劣等級,特別關注“優生”而偏見對待“差生”,使得教學公平性和平等性喪失。因此作為教師先要做的就是保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樹立“每一位學生都將成才”的教學觀點,不因學生個人條件的高低、學習成績的優劣而區別對待。教師應當建立全新的評判機制,不過分強調成績的作用,而是要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性格愛好等在評判機制中所占的比重,給予學生平等的關注和鼓勵,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推動素質教育不斷進步。
二、轉變職能,實現“領導者”向“引導者”的轉變
教師長期以來都占據著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這樣的課堂構成能夠滿足過去應試教育的需要,但是從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教師和學生的課堂地位、職能就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完善。首先,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而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的課堂,如果學生無法專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歸屬感,教師再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職能,調整教學心態,降低教師身份帶給學生的壓力,強化教學啟發、教學引導、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教學灌輸,強迫學生被動學習。其次,教師要積極進行轉變職能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利用教學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于提出一個教學點進行教學啟發。最后,教師還要給予學生主動表達的機會,讓學生敢于、樂于、善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真正實現教學落實學生,教學服務學生的目的。
三、重視教學實踐,提升學生的學習感知力
數學學習是一個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過程,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實踐獲得啟發,從而在觀察、思考、解答的過程中提高思維水平,增強數學感知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多重感官,讓學生在學習、運用、總結、學習的螺旋上升過程中形成較為完整的發展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多給學生補充典型例題,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提高理論數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和討論,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完善解題方法,提升數學學習的完整性和思考性。
四、重視教學激勵,強化學生學習參與意識
完善的教學激勵制度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試想如果學生不論回答問題是否積極、是否正確,教師都不給予客觀的評價,學生又如何獲得學習信心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呢?特別是高中生,他們面臨著巨大的考試壓力,急需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如果教師不注重在表揚和鼓勵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受挫。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要將正確的教學激勵環節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鼓勵推動學生學習。首先教師的激勵要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給予每一位學生同等的信心和關注。其次,教師的激勵要有效合理,讓優秀的學生不驕不躁,讓落后的學生自信勇敢。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獲得極大的學習信心和樂趣,不斷提高課堂參與度,從而賦予教學更加強大的動力和活力。
五、重視教學氛圍,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要使學生主動學習、熱情探索,必須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關系基礎上。也就是說,教師要積極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才能幫助學生快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首先,教師要從自身做起,通過與學生建立友好親近的關系,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一方面,教師要保持高度的學科自信和教學熱情,在教學過程中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經驗、進取的心態、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態度樹立教學威信,保證教學的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關注和關心,用自身的教學情感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與學生產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師要用真誠的言行和關懷的態度給予學生生活和學習上的幫助,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其次,教師要營造學生之間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強化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樂于開展師生合作、學生合作,挖掘生問生答、生問師答、師問生答的教學潛力,組織并鼓勵課堂討論,給予每一位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較好地協調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提高思維的完整性,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的能力,促進合作雙方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僅僅是一種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還是教學的最終歸宿。教師擺正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主體地位,是給學生創造學習機會、賦予學生課堂歸屬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促進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給予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善于啟發、主動引導、樂于表揚,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目標才能逐步實現。
參考文獻:
[1]陽漢軍.在高中數學中如何培養優生扶助差生[J].教育:文摘版,2016(11):146.
[2]凌明燦.論數學教師如何成為有效的課堂“引導者”[J].中學數學, 2011(1):1-2.
[3]溫培根.如何營造良好的高中數學課堂氛圍[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