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生
【摘要】本文針對童謠、山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進行分析,對將童謠、山歌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措施做出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學 情感體驗 童謠 山歌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209-01
引言
小學音樂教育是學生情感培養的重要途徑,但由于長時間的程序式教學方式,導致小學生將音樂當做是一門學習課程,并沒有做出正確的情感體驗,從而造成了學生情感的淡漠。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音樂教學不只是音樂知識的教授,更側重于學生興趣、情感態度、審美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應對小學音樂教學形式做出創新。將山歌、童謠中巧妙的運用到音樂教學中,能好的轉變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填充內心文化。
一、將童謠、山歌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
1.教學中弘揚當地音樂文化
本地童謠、山歌具有極強的民族氣息、鄉土文化,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童謠和山歌都是地方特點和民族精神的表達形式,是本地人民的真實生活的反應或對美好生活的寄托。隨著學習的人越來越少,一些地方的山歌、民謠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通過童謠、山歌的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弘揚當地的音樂文化,從中激發學生了解學習當地音樂文化的興趣,了解本土的民族、民間音樂表達形式,開闊眼界[1]。
2.豐富了小學音樂教學形式
將童謠、山歌的教學優勢巧妙穿插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童謠山歌的內容,打破傳統的童謠、山歌的音樂表現形式,編排類似于小品、舞臺劇形式的音樂。通過多彩的音樂教學活動,豐富了小學音樂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歌曲學習的基礎上,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3.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審美意識
當地童謠、山歌是一種區別于教材音樂的另類音樂形式,有鮮明的藝術特點,一般其內容較為簡短,節奏輕快,特別講究的音樂韻味。顯示出了童謠、山歌獨特的音樂美。童謠、山歌都是民族智慧的積累、其中蘊含著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傳統文化底蘊,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童謠、山歌,讓學生感受童謠、山歌帶來的無形的思想感情,是學生良好音樂素養、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過程。
二、將地方童謠、山歌融入當地小學教學中的有效途徑
1.通過童謠、山歌的藝術優勢,激發學生興趣、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童謠就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好資源庫。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利用童謠的童真、童趣,引起學生對音樂教學活動的認同感和參與感,獲得音樂學習熱情。同時童謠、山歌是一本無字的書,教師在教學中只能借助童謠、山歌的一些文化外延物來輔助教學。如將山歌、童謠涉及到的民族裝飾品、服裝等道具帶到教學活動中,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歡笑中潛移默化的完成音樂學習。
童謠、山歌一般具有極強的節拍和音律,讀起來在朗朗上口,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2]。
2.多結合一些創造性的表演活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結合當地童謠、山歌多開展一些形象生動、趣味性較強表演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同時為學生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如,開展吟唱童謠游戲,通過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通過音樂實踐活動愉快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將音樂自然融入到教學中。
3.融入童謠、山歌音樂的背景故事
當地的童謠、山歌都有其特別創作背景,蘊含著故事哲理,是當地優秀文化和道德文化的積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童謠、山歌中的故事講述過程,獲得學生的注意力,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將童謠、山歌中表達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在小學生身上得到傳承。通過故事的講述,讓學生感受音樂中賦有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3]。
結語
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活動和生活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因注重音樂教學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設新穎的教學手段,將童謠、山歌教學優勢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做到有效結合,從中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讓學生愛上音樂,自愿去感受音樂中的內涵和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蘭新.客家童謠、山歌融入當地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樂,2012(10):140-141.
[2]楊慧.地方童謠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利用[J].教學與管 理,2016(14):46-48.
[3]謝婕妤.唱響鄉音 喚起鄉情——淺談閩南童謠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北方音樂,2017(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