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金山
摘 要: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當今世界,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尤為明顯。關于高職育,我們國家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政策。
關鍵詞:高職教師;“四有”好老師;教師工作
一、好老師的標準
(一)好老師的內涵
什么樣的老師才算得上一個“好老師”,為什么一定要做一個好老師?這對每個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亙古不易、常讀常新的話題。這個話題常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韓愈在《師說》里的那句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即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基本職責,能做好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大概就應當是個好老師了吧,但這種解釋似乎仍顯籠統,不夠清晰、全面。隨著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思想的發展以及教育技術、教育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定位正日益面對解構的壓力,對教師職業和教師素質也不斷有新的要求,而“好老師”的標準也是眾說紛紜。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四個標準比較全面地指出了好老師應具備的條件和素質,體現了國家領導人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盼。馬克思也曾說:“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美國學者博爾坎一直專注于教師教學行為研究,博爾坎通過研究指出:“當老師具有非語言親近、幽默、關愛及認可特征時,他們會被學生普遍認為具有魅力。”在教學中,具有上述四種特征的老師,可以稱之為“四有”魅力老師。
(二)好老師的具體標準與內在要求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概念,好老師應當符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四個標準或者說四個條件,筆者在日常工作中深有體會。接下來對其進行如下闡釋。
好老師標準之一:有理想信念。這是對好老師的政治要求,可謂“師魂”。亦即好老師一定要有正確的政治追求和世界觀、人生觀,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感召學生、鼓舞學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真”字包含了真理、真知、真誠、真正等諸多含義,是陶行知先生對老師們作為一名師者在道義上的諄諄告誡和殷切期待。而有理想信念、追求真理,歷來是偉大的革命家、科學家和思想家們堅定不移的目標。老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凈化心靈的工作,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們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只有首先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帶動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態度和價值觀念,在各種魚龍混雜的學說主張中不迷失自己。作為高職教師,應當客觀、理性、全面地看待自己民族的歷史與現實,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極倡導并努力踐行作為國家和民族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讓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好老師標準之二:有道德情操。這是對好老師的道德要求,可謂“師德”。亦即好老師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教育是一項對向性、雙向性的工作,離不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師作為教育者在其中處于主導地位。著名教育家加里寧說,教育者影響受教育者的不僅是所教的那些知識,而且還有他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生活態度。所以,教育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成功的教育需要許多條件,而教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條件。教育以德為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對教師從業者的第一要求就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品德高尚的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合格的教師不但應守住政治、法律與道德的底線,而且應當超越一般公眾的政治、法律與道德水準,否則是沒有資格做老師,更沒有資格當個好老師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尤其在眾目睽睽的課堂上,那種或怨天尤人、或信口開河、或崇洋媚外、或敷衍了事、或投機取巧等各種言行不端的行為,決不是一名好老師之所為,他所傳遞給學生的只能是消極的、破壞性的“負能量”,不可能傳遞給學生積極健康的“正能量”,也不可能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生發展的大方向,從而引導學生走上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
好老師標準之三:有扎實學識。學識扎實是對好老師的專業要求,可謂“師能”。亦即好老師一定要有精湛的學識,以淵博的知識吸引學生、啟迪學生。學識是教師職業的根基,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過硬的教育教學能力、科學的教書育人方法,均體現出老師的專業素養和知識水平,是引領學生的硬實力。學無止境,學海無涯,現代社會的普通人都得不斷地學習,甚至需要終身學習,那么,源源不斷地汲取、吸收、消化新知識更是高校教師必備的重要技能,否則,一味地“吃老本”,不注意知識的及時更新和技能的不斷提升,必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如今的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不斷學習新知的能力更需要加強、加快,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育快速發展的新要求,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需求。陶行知先生曾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句話深刻地影響、鼓舞了無數的教育工作者。孔子是個周游列國而又十分博學的人,他的勤勉好學態度不但帶動了眾多的弟子,也深刻地影響著后世無數的中國人。他的一位賢徒顏回在《論語·子罕》中評價孔子:“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種高山仰止的仰慕之情正是學生對老師博大精深學識的由衷贊嘆和傾心崇拜。其情其志,令人神往,使人感佩。
好老師標準之四:有仁愛之心。這是對好老師情感方面的要求,可謂“師愛”。好老師一定要有一顆仁愛之心,以人文情懷、博愛之心塑造和感化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也曾說:“教育家的特性乃在于愛人,誰若活著不愛別人,他就根本不堪做教育家。”教師的愛應是大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生,愛科學,熱愛真善美,抨擊假惡丑,熱切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一個內心有大愛的老師必然會得到廣大學生的衷心愛戴。教育意味著施與與接受,需要一些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橋梁和紐帶;而愛,正是最能連通師生之間思想與行為的橋梁和紐帶。
古語云:親其師則信其道。愛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霖,是伴隨受教育者健康成長的甘甜玉露和明媚陽光。好老師要用自己的愛培育愛、激勵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尚在干涸的心田。愛心是打開學識之門、啟迪人生智慧的鎖匙,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含苞待放的心靈之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教師要注重心靈關懷,深具人文情懷,培植仁愛之心,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傳授知識和解決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困惑結合起來,以理服人,以志勵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誘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做學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每個人的個性,悉心培育他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進取、胸懷世界的陽光心態,不斷激發學生身上蘊含的正能量,使整個教育工作洋溢在愛的海洋之中。
二、如何基于“四有”好老師標準提升職業水平
1.高職教師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人沒有理想信念,就如同沒有靈魂。高職教師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改變以往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的觀念,提升自身的職業認同感,熱愛并積極投身于職業教育事業。要為自己是一位職業教育的園丁而自豪,擁護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領導,為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奮斗。高職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職業責任感。
2.高職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的“示范性”特點決定了教師的道德修養的高低會強烈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職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堅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向學生傳授高尚的道德觀。高職教師應該熱愛職業教育事業,要有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而奉獻的道德觀。
3.高職教師要有深厚的學識。具有扎實的學識是當老師的基礎,一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學識,那他將無法得到學生的信服,無法在知識和學問上引領學生。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企業的生產技術及管理模式正在急劇變革,這就要求高職教師應該樹立起“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高等職業教育不是學術型教育,其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特征,是就業導向型教育,這就要求高職教師應該掌握專業崗位的操作技能。
4.高職教師要有仁愛之心。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大多數高職學生經歷了高考失利,整體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或多或少懷有自卑心理,因此他們更需要關愛。所以高職教師應該更要有仁愛之心,以滿腔的熱情去幫助學生、熱愛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敬仰。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學習態度偏差,因此高職教師應該要更有耐心,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更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針對高職學生的多樣化特點,高職教師應該更加寬容和理解他們,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
三、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職教師工作
筆者自部隊轉業以來,一直在學校計財處工作,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工作有著深刻的認識,也積累了大量的實際工作經驗。要做好高職教師本職工作,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強化職業價值觀的信念認同。現階段,隨著商品意識、金錢意識不斷對教育的影響和滲透,教師固有的道德價值觀開始動搖、解體,于是開始出現不安心工作、人員流動、跳槽等現象,迷茫和空前的浮躁是這個時代的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特點。但是“教師的信念——這是學校里最寶貴的東西。”教育不是一種簡單的操作行為,他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作為基礎,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教師的職業價值特性決定了教師職業是一個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業,而絕不能簡單地視為一種謀生的手段。教師不僅是社會文化價值與道德準則的傳遞者,同時也是代表具有這些價值準則的人。教師對本職工作的興趣和熱情、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都對學生起著仿效作用。只有基于信念的教育行為,才只有感染力利感召力,才能推動人和鼓舞人,才能喚起別人對未來熱烈的憧憬和向往。基于此,教師需要對職業價值觀有一個充分的認同感,教師才能不斷地改善自我,超越自我,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切實履行學校財務管理職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財務服務質量和水平。在本職崗位上應明確計財處工作職責,明確會計人員工作職責和任務,履行計財處崗位職責;定期召開處、室會議并形成制度,加強財務人員考勤與考核。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堅持“服務、效率、和諧、廉潔”的管理理念,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樹立形象,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強化服務。
參考文獻
[1]蔣婭娜.淺談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職教師[J].科學咨詢,2011,(28):118-119.
[2]薛明芳.論如何做好當代的新型高職教師[J].才智,2012,(1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