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對于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北京師范大學座談會中提出“四有”好老師標準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從國家層面,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從教師層面,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專業能力、堅守職業道德。所以新時代教育思想背景下高校教師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思想;高校教師形象
2018年9月10日,恰逢第34個教師節,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10月18日,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中,下達“強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指示。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座談會中提出“四有”好老師標準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從國家層面,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從教師層面,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專業能力、堅守職業道德。所以新時代教育思想背景下高校教師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從國家層面
今年年初中央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及教師隊伍強調師德建設。要把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放在首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教學育人的全過程,突出教師道德的全面培養,促進教師成為先進的思想文化修養者,黨的堅強擁護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全面提高高校教師素質,建設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搭建校本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科研活動,開展教學科研和指導,推進教學改革和創新。加強師資、教學科研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和完善傳幫帶機制。開展以新聘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重點的、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綜合培訓,為高校培養人才、培養新力量。
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評價指揮棒問題。首先,教師日常教育要從關注學生成績中解放出來,回歸到全面教育的本質上來。其次,教師要擺脫單純追求中考和高考率的束縛,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化、健康成長。第三,在全社會轉變人才和就業觀念,使家長和學生擺脫盲目追求“學歷”和“文憑”的桎梏,選擇正確的教育和入學途徑,自覺接受有益的教育,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第四,要解放教師對論文的追求,以教書育人為根本任務,激發教師的教育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五,教師要從各種評價和達標考核中解放出來,靜下心來教書育人。
二、 從教師層面
(一) 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首先,政治上保持先進性。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促進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的執政的堅定擁護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教師的理想信念體現在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師就應該增強對民族的自信,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堪稱奇跡,愛國不再是寫在書本上的,而是通過教師,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思想。伴隨西方文化的沖擊,那些崇洋媚外的不良呼聲得到遏制,積極樹立民族文化的認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求老師要言傳身教,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所以教師要首先樹立好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傳遞給學生。其次,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教師如春蠶,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和人類文明的繼承者。他們負責傳播知識、思想、真理、塑造生命和新人的時代重任。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 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不斷完善自我
作為高校教師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勤于學習,教師必須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比如一位高校老師如果不善于學習,一切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要說創新超越。因此,教師應該時刻樹立學習意識,不斷更新擴充知識庫,培養四種能力。首先,我們必須培養專業知識和能力。教師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更加關注本學科的發展,多讀書,多看報,多積累,從而提高理論基礎。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運用能力更靈活。第二,提高教學能力。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在教學中應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恰當、獨特的教學方法,勢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提高教學能力,我們應該多聽其他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優質課,參加教學相關的系列講座、交流、研討會等,取長補短,受益匪淺。參加教師技能培訓和競賽,拓寬學習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第三,培養科研能力。教師科研是新時期教育優先發展的要求。勤學苦練,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樹立科研意識,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質。特別是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實踐經驗,組織教育實驗也比較方便,便于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但是,第一線教師,往往忙于授課,教學任務繁重,忽視科研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通過理論學習,把經驗加以總結,反思不足之處,總結成功的經驗。也應該針對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調查分析,提出假設,開發方案然后開展實踐。這些對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三) 堅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底線
教師職業道德包括: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師資隊伍建設突出師德建設,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放在首位,突出師德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成為先進意識形態和高尚文化的傳播者。黨的執政的堅強擁護者和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首先,高校教師應該依法執教,要熱愛每一個學生,關愛后進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批評學生的方法要科學,態度和藹,嚴禁諷刺、挖苦、羞辱、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其次,教師應該淡泊名利,向教師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隨著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高消費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但我們不要忘了初衷,堅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底線。像“大師”季羨林先生一樣,他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樸實平凡的人,他總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去看待挫折、名譽和地位。他的樸素、平凡,與許多所謂的“名人”不同。“寵辱不驚,看花開花落,勝似閑庭信步”,用這首詩來描述季羨林的人生態度是最恰當的。有了這種積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是季羨林人生的真諦。季羨林經歷了各種生活的磨難,依然釋然面對,彰顯出了一名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他的豁達是他面對人生挑戰的有力法寶,那他的平易近人則是他人格魅力的升華,他是所有教師的榜樣。最后,教師應該有一顆仁愛之心。這種愛是不關乎血緣的,沒有功利的,是理智的愛,這種愛包括呵護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滿懷欣喜地期待學生健康成長。這種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是教師贏得學生信任、尊重之后而無往不勝的教育法寶。教師要用愛來培養、激發和傳播愛,用真情、真摯、真誠來拉近師生距離,從而滋養學生的心靈。把溫暖和情感傾注每一個學生身上,增強學生信心,樹立學生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享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8-05-03.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報,2018-09-11.
[4]盧旭.社會變遷中的教師形象[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4.
[5]薄存旭.教師形象塑造的價值及其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6(4):61.
[6]劉佑祥.當代教師形象的意蘊及塑造[J].當代教育科學,2003(1):29-30.
[7]鐘啟泉,劉徽.我國教師形象重建的課題[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8).
[8]蘇海峰,任國盛.大學生心目中高校教師形象的調查分析[J].法治與社會,2010(1).
[9]劉紅.大眾媒體中的教師形象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10]馬喜春,于偉峰.淺談改革開放與我國教師形象的重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2008(10).
作者簡介:
劉東航,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