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較高,屬于基礎性課程。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普遍存在灌輸式教育,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呈現出被動式、機械式的學習,整體學習質量較差。對此,為了更好地優化與改進小學語文教育水平,本文簡要分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學習方式;轉變方法
一、 引言
當前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呈現出權威性的講述式教學,學生只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還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思考主動性與積極性,導致學生在課堂思維活躍度不高,這也就阻斷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成長。對此,為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自身主體學習地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探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二、 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愿意或不主動思考的主要原因在于課堂不平等,教師的地位過于權威,導致學生只能夠默認為教師所說的就是對的,導致不敢思考。對此,便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建良好的平等、和諧氛圍,激發學生可以因為思考而學習,因為思考而思考。思考是開始學習的基礎,是思維的基礎,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并不多,再加上因為傳統教師的教學習慣影響,導致學生很少對所學內容形成思考。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普遍是采取口述性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嚴重缺乏多樣性與豐富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難度也就更高。在語文教學當中合理應用多種類型的形象、直觀性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可以創建更加豐富的教學情境,并有利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協同化運作,進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種途徑創興教學方法,這也是讓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變主動式學習的有效方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創建良好氛圍,提倡平等互助的教學方式,這一種教學方式的建立基礎在于教師需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學生的提問,而不能因為學生提出很低級或錯誤性的問題便直接反駁甚至批評,應當激勵學生讓他們敢于表達。其次需要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可以坦誠的表達,禮貌的對待他人所提出的思考,杜絕恥笑和不尊重他人言行的現象。
三、 培養思考方法,優化核心素養培養效果
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其目的是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學習作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實現核心素養的持續性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意識學生的學習現狀,并培養主動探索以及獨立性思考的習慣,促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在“在問什么”“怎么問題”等能力。
首先,促使學生掌握提問的形式,讓學生能夠了解提問的方法,例如《小貓種魚》這一教學內容中,應當讓學生意識到“種”的含義,并對“種”后的“魚”形成理解,讓為學生提供“讀了課題后有哪些思考”,此時可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出來,并引導學生對這一些問題進行思考討論,看是否可以在小組討論下解決。之后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在著重講解,這樣的引導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課堂學習中應當思考有哪些,還可以跟隨思考內容進行針對性學習。其次,需要強化思考的引導與訓練,教材當中普遍存在“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對于不同學生而言“不理解”內容必然存在差異,此時便可以引導學生“劃出自己不理解詞句”時可以先對生字詞進行理解,如果能理解那么嘗試著理解這一詞句,如果無法理解那么嘗試著從整篇文章角度上進行理解,看看是否可以分析判斷出來。在尋找句子與課文內容方面的疑點,可以讓學生先讀、思考然后做課后練習,看看是否存在打不出來或無法理解的問題,從而實現學習能力的持續性提高。最后,需要在文章中尋找關鍵內容引發學生思考。例如,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情感的角度上引發學生思考,如提出兩段:1. 董存瑞瞪著敵人的暗堡,兩眼迸射出仇恨的火光;2. 火光照亮了他那鋼鑄一般的臉,一秒鐘、兩秒鐘……。并提出問題“借助這兩段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怎樣的思想感受,從中體會到什么”。借助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從文章中上下的聯系以及句子中用詞的特征在特定換種進行思考,尤其是理解“瞪著”“迸射”“仇恨的火光”“鋼鑄”等詞匯,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思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這也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一定基礎。
四、 改進課堂引導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是以激發興趣作為目標,應用多種方式進行激發。例如,近些年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應用手段的不斷成熟,促使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黃山奇石》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關于黃山的視頻,促使學生對黃山本身形成一定的視覺體驗。此時,教師可以再提出問題,如“文章描繪了黃山的哪些景色,作者借助對哪些具體事物實現對景色的描寫,為什么作者所描述的黃山‘奇石景色與我們所看到的并不相同,‘奇在哪,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借助系列性的提問,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覺體驗、文章的文字領域等途徑找到其中答案,并積極探索、鉆研文章。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綜合、歸納以及總結問題的能力,整體教學效果突出。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學重點之一便是培養學生在課堂中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具體教育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探索意識,強化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氛圍方面進行適當的改善,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從而達到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實現思維活躍度的發揮,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碧珠.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之研究[J].新課程,2018(1).
[2]孑乙旭.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11).
[3]畢曉春.論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革[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6).
[4]劉先鋒.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J].科教導刊,2015(1X).
作者簡介:
王麗霞,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