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偉
摘 要:情境教學強烈沖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而是在提倡在具體的情境中加以教學,使得學習者能夠在情景交融中獲得學習和發展,與當前新課改基本思想是保持一致的。本文試圖探討的是當前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的必要性和原則。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境創設;必要性;原則
情境教學的最早提出者是李吉林老師,她1978年基于我國傳統填鴨式教學的片面性與當今兒童全面發展的訴求之間的矛盾,并進行思考和尋找對策后,從英語教學的情景訓練法和中國文藝理論中的意境說中得到啟發。就目前來看,情境教學大概指的是講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調對于學生興趣的挖掘和培養,進而形成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動機,提倡加強學生與大自然之間的聯系,通過觀察積累大量的表象,進而讓學生通過實際感受,逐步去認識世界,為學好具體學科內容以及發展自身的智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從以上概念其實我們就能看出情境教學強調的內容重點有兩點:第一是重視培養學生基于興趣和積極性的學習動機;第二則是將生活中的表象和課堂教學內容相聯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它強烈沖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而是在提倡在具體的情境中加以教學,使得學習者能夠在情景交融中獲得學習和發展,與當前新課改基本思想是保持一致的。
一、當前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的必要性
就情境教學的實踐發展來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尤其是素質教育的不斷被提倡,情境教育已經獲得了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的廣泛認可,毫不夸張的說,情境教學在當前的一線教師隊伍群體中的粉絲群體日漸擴大,且不斷轉化為其實踐者。就以高中數學教學來說,有很多數學教師就愿意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來開展數學教學,為了能將該方法論合理準確使用,個別教師還專門參與了相關培訓。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已經切實的認識到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的灌輸很難讓學生對于高中數學持有足夠濃厚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保持學生長期的持續性的學習動機。總之,情境教學法在當前高中數學教師群體中認可度較高,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繼續進行情境創設的基礎相對比較堅實。
從情境教學的理論研究和發展來看,現在普遍認為情境教學是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元認知理論、再創造教學理論、主體參與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情感教學理論、學習遷移的情境性理論等在新課改的支撐性理論,從理論層面也可以論證出其對于教育教學的諸多益處。從理論上看,情境教學法則能夠實現兩者間的完美契合,進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數學。
二、當前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的原則
高中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需要講求一定的原則。就目前情境教學理論界和學術界提出來的原則來看,一共有10種之多,分別是科學性、教學性、創新性、趣味性,層次性、生活性、情感性、主體參與性、教育性原則等。
高中數學情境教學創設的科學性原則,指的是要保證在數學情境創設內容在表述上結構上和知識體系上的科學性,就要求教師在情境創設中,一定要保證教學內容的準確,科學嚴密,千萬不能對學生造成誤導。
教學性原則指的是我們創設情境只是一種方法論,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教學而服務,因此教學形式創設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得賴于生存的前提和基礎。
創新性不是對于過去教育教學方法的全盤否定,而是在揚棄中選擇性的繼承和創新。這也是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相一致的。我們的創新可以從教育思想的創新、教學觀念的創新、師生觀的創新、教學手段的創新等四個方面入手,而不變的是對于基礎知識學習的堅持。
趣味性原則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產生積極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于高中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也是與布魯納提出的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
層次性則主要強調的是學習和認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高中數學學習活動更要遵循這一規律。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掌握學生的學情,最起碼要知道學生具體的學習底線或者基線在哪里。
生活化原則指的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及時、準確地尋找到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契合點,把原來抽象的數學學習問題變得具體形象生活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情感性原則指的是高中數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舊有的認知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其發展的基礎上,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使得學生處發自內心的喜歡這種情境的創設,但做法不僅僅有利于學生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和效率掌握知識,還能夠促進師生關系融洽發展,最終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主體參與性原則指的是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更多應該是主導,教材內容是主線。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在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框架。
教育性原則指的是在高中數學情境創設過程中,要是不僅僅要考慮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還要充分考慮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層面,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事業,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職業證明在高中數學情境創設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學習能起到非常積極正面的推動作用。
貫穿實踐性原則指的是高中數學教師在高中數學情境創設過程中一定要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學習和實踐。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單純的模仿或記憶,只對一些基本概念的記憶有效果,但是如果想要將某個具體的知識點轉化為學生自己獨有的能力,還是需要不斷的實踐方能實現。
三、小結
總之,在筆者看來掌握好以上10種原則對于高中數學情境教學的創設有很大的幫助,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己自發的作為高中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形成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態勢,在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聰賢.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
[2]曹長松.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策略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8(33).
[3]王道遠.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要點[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
[4]張玉榮.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學周刊,2018(13).
[5]鄧平海.情境創設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影響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