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
摘 要:自從小學語文教材換成部編版以后,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識字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新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會認400個字,其中100個會寫;實行了多認少寫、認寫分離的原則。
關鍵詞:部編版;低年級;多樣化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難點。因為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響學生的讀和寫。部編版語文課本漢字數量多,既難認又難記,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快樂識字,增強識字效果,并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提高他們識字的效率呢?經過這兩個學期的教學,針對教材和我校的學情,我對一年級的趣味識字有一些個人的經驗和看法。
一 把握識字要求
部編版教材催生了一種新的識字教學理念:開發多通道的識字途徑,提倡多認少寫,及早閱讀。它的意義不在于識字形式的創新,重要的是降低了識字的要求,變多維度的識字教學要求為單維度的會認,為大量識字和大量閱讀做好準備。
(一)識字寫字編制的基本原則
教材對于識字寫字的安排,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這個原則的提出,有著心理學上的依據:識字寫字能力和技術的掌握,分別遵循著不同的認知規律;具體來說,識字的難度與筆畫的多少基本無關,有時甚至由于筆畫較多的漢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從而使其更易識記;而寫字則與之高度相關。而且,從認字寫字與閱讀的關系來看,“多認少寫”可以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使學生提前學會閱讀,體會閱讀的樂趣。
(二)識字的位置與數量
第一冊教材的識字內容主要安排在三個不同的位置:識字單元,課文部分,語文園地的“識字加油站”。識字課和課文中,一課之內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最少的有8個,最多的有14個。每個“識字加油站”要求學生識字7-8個。第一冊教材要求學生會認400個生字。
(三)集中識字形式多樣
教材安排了兩個專門的識字單元,同時在語文園地中專設欄目“識字加油站”,采用豐富多彩的樣式進行集中識字。教材中的識字課內容盡管不同,但大都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韻文編排而成,文辭優美、韻律和諧,易于朗讀、背誦。且蘊含著濃郁的文化韻味,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1字理識字。從漢字的構字特點來看,文字學上有“六書”之說。其中的象形、會意與形聲較容易為學生理解,教材對此作了相應的安排。一年級上冊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會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學生的記憶。一年級下冊以呈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為主:如《小青蛙》和“識字加油站”中的“包字族”識字通過母體字“青”“包”與不同形旁的搭配,構成不同意義的字,讓學生了解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動物兒歌》通過展示各種有“蟲字旁”的動物名稱,使學生繼續體會這一規律。2同類事物列舉識字。同類事物的列舉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他們在認知記錄同類事物的漢字之間的相互關聯中,學習生字,從而提高識字的效率和效果。以《操場上》為例,這篇識字課文首先列舉了六項體育運動——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記錄這六項體育運動的主要動詞,其字形有著共同之處,“打、拔、拍”的偏旁為“扌”,“跳、跑、踢”的偏旁為“足”,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一方面可以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之處,感受漢字的構字特點,另一方面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加深對生字的記憶。
二 充分自主識字
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引導孩子換個角度學習,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語文,感受語文,運用語文。我鼓勵我班學生通過以下方式自主識字:一是制作識字卡,將卡片做成各種形狀,并經常利用識字卡鞏固識字;二是黑板左上角每兩天抄錄一首古詩,讓學生課余讀背,從中接觸漢字,認識漢字。三是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把認識的字標出來。四是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最后,我還把任務布置給家長,讓他們在家里以及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隨時利用漢字資源讓孩子識字。
三 讓生活成為識字的大舞臺
小學語文趣味識字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學有法,法無定法”,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班上的實際情況,開動腦筋,創造出最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容易實施的、簡單可行的識字方法,努力讓孩子們從識字學習中品嘗到快樂、體會到成就感,在生活中能夠自主地識字,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振村.教語文其實很簡單[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85-193.
[2]陳金銘.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80個妙招[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