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奎
摘 要:現當代的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包括專業技能和道德品質,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不斷融合。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從古至今,中華文字的演變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過程,每一次變革都是一次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寓意著新的文化誕生。現將硬筆書法教學中滲透進德育教育,以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硬筆書法;德育教育;小學教育
在民國時期,鋼筆開始成為主要的書寫工具,硬筆書法則開拓了新的書法領域。現如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教師就會要求學生用鋼筆寫字,以期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以免學生日后在寫字方面遇到阻礙,加速鍛煉學生,讓學生可以從小寫得一手好字。為了實現全面提升學生個人素質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德育素質培養非常重要,而德育教育需要實際的教育基礎作為依托,不論是語文課程內容還是音樂歌曲欣賞,都可作為依托來鞏固德育教育的滲透,因此硬筆書法的教學中,也可加入品德教育來烘托書法氛圍。
一 硬筆書法教學作用
硬筆書法作為中華文化,至今都在使用和傳承,現在很多課外興趣班都有書法繪畫課程,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更加重視書法文化。學習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標準,學生在觀察教師寫字和自己寫字的過程中能夠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還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想要將字寫好看”的想法,提升個人寫字水平。更重要的是,學習書法能培養學生的心性,讓學生更加沉著冷靜、臨危不懼,在提升個人書寫能力的同時也培養自己的內在素質,端正學習態度,在肅靜的課堂中充分投入書法的世界,學生會從內心感受到寧靜。學習硬筆書法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對我國文字演變過程進行了解,提升了愛國情懷,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打下基礎。
二 小學硬筆書法教育現狀
在古代,人們為了陶冶情操會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也會琴瑟和鳴應聲起舞,還會煮茶磨墨瀟灑揮毫。在書法方面,演變過程可謂驚人,也有很多講究。到了民國時期,大家都拿筆桿作槍,這才有了棱角分明的“硬筆書法”。
(一)對硬筆書法教育重視不夠
書寫,隨著新時代發展,其存在感慢慢被削弱,應用渠道也越來越狹隘,電子數據化時代,傳統書法受到巨大沖擊,電子產品的興盛造成了人們對文字的熟悉度降低,在書寫時經常會發生“那個字好像就在眼前卻寫不出來”的現象。而學校教育往往更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注重學生成績是否優異,對學生寫字坐姿、握筆姿勢、筆鋒筆頓等并不在乎,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阻礙了學生硬筆書法技能的培養。
(二)學生對硬筆書法的興趣不高
小學生正處在心智發育不成熟的階段,對很多事物的好奇心和關注度往往會高于課堂內容,而硬筆書法方面的教育非常刻板,需要大量練習,小學生本身就坐不住板凳,本來每天完成文化課作業后就可以進行放松環節,在加入了書法教學后每天還需要進行書寫練習,這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對書法內容更加輕視怠慢,無法形成練習書法的冷靜嚴肅的氛圍。
三 小學生硬筆書法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一)營造良好輕松的寫字氛圍
上文提到,課堂氛圍十分重要,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會影響學生知識吸收能力。科學研究表明,晴天,人們的心情會比陰天時好,同理,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不僅可以拉近師生感情,還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學習,會對知識表現出更多的熱情,也會提高大腦記憶能力。在硬筆書法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增加學生的親切感,例如教師可以拍攝一些照片,分別是自己寫字時坐姿不規范、握筆不準確、字體不好看等的相關照片,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學生看到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師也會犯這樣的錯誤時都會開懷大笑,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引出正確坐姿、握姿的相關知識。
(二)樹立榜樣激勵學生
鼓勵,是教育領域乃至工作領域中十分常用且好用的獎勵手段。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每天在批改學生作業時都選出當天的優秀字帖,以此為榜樣激勵學生,還應選出同一階段進步較大的學生加以鼓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也讓其他沒有被表揚的學生產生競爭心理。同樣針對一段時間表現一直不夠好的同學,教師應在作業本上加以批注并書寫范本,鼓勵學生不要退步,進而幫助其進步。
四 結語
總而言之,硬筆書法可以說是學生最初接觸的傳統文化,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嚴加要求,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熱愛文化和嚴以律己的習慣,在書寫傳統文化的同時讓學生領略到文化的魅力,實現書法教育中的德育滲透。
參考文獻:
[1]林偉凡.小學生硬筆書法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4).
[2]侯斌鳳.淺談小學生硬筆書法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6(5).
[3]沈水健.淺談中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新課程,2018(35).
[4]高興琴.淺談中小學硬筆書法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