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 要:個性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的與其成長階段相適應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它是學生學習成長中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性格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初中體育教學的角度和大家淺談一下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
關鍵詞:體育教學;初中生個性培養;培養策略
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性格,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一方面可以借助團體活動激發學生的青春奮斗意志,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學,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 創建個性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個性是學生成長中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我們應積極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個性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們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生活,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進行關聯,創建富有趣味的個性化教學情境。其次,在教學中,應通過教學內容引導,培養學生的個性。例如在初中的體育教學中關于田徑運動的教學,首先我們應適當地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學內容融于個性化教學情境的創建。如借助學生喜歡運動這一特點,將田徑運動的知識教學肢體化、形象化,通過肢體語言模擬,讓學生明白田徑運動的歷史、發展、種類、比賽規則等。其次,借助田徑運動的個性化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明白田徑運動的中心思想和運動精神。如通過田徑運動學習,組織學生進行田徑運動賽事的模擬,通過賽事模擬,培養學生熱愛運動,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針對性展開個性培訓
個性教學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活動,學生個性化是學生個體性格和行為素養的體現,我們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充分進行尊重,針對學生表現出的不同差異化,針對性展開教學。首先,我們應在教學中對學生表現出的不同學習興趣和學習天賦等表示尊重和肯定,而不是戴著有色眼鏡進行教學。如部分女同學對于體育學習很不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將女同學視為“弱勢群體”,任其主動放棄學習的機會。針對上述現象,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多給予女同學關心和關注,通過和學生談心等方式來了解女同學對體育學習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重要性的認知,幫助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同時對于體育學習中學生表現出的不同差異性,針對個體,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如對于活潑的男孩子,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多參與一些運動強度較大的項目,來培養堅強的意志;而對于女同學,教師應多鼓勵她們參與一些鍛煉耐力的柔韌性運動,如慢跑等[1]。
三 營造良好團隊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合作觀
團隊合作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是指通過營造良好團隊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團體觀和合作觀,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個性化表現。例如我們可以有效結合學校運動會這個活動來加強對學生合作觀的引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觀。首先,圍繞運動會的比賽中心思想和精神對學生展開宣導,樹立學生的班級榮辱觀,讓學生認識到運動會不僅是個人取得榮譽的平臺,同時也關系到班級的榮辱,引導學生將個人與集體相關聯,樹立學生“做好自我,成就大我”的團隊觀。其次,對于運動會的班級組織形式給予指導,如運動員如何在比賽中和隊友保持一定的默契來提高運動成績、加油及后援同學如何做好對運動員的加油鼓勵和后勤保障等。通過團體類活動的組織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合作觀,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2]。
四 結合激勵教學體制,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學生在學習成長中,激勵性教學體制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學生通過激勵可以進一步肯定自我,樹立學習自信心,其次,學生獲得教師的肯定,對于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產生也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激勵教學體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可以從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出發,鼓勵學生追求自我喜歡的運動并堅持做好運動打卡,幫助學生養成鍥而不舍的體育習慣[3]。
五 結語
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首先,我們在教學中應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利用團隊合作來樹立學生的合作觀;最后,結合激勵教學體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聲志.試論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途徑[J].好家長,2016(46).
[2]范海英,梁秋菊.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體育風尚,2019(2):207.
[3]孔維兵.論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學苑教育,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