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 王曉春
【摘 要】人的價值觀自出生開始逐步形成,受到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影響,但自新媒體爆發式入侵民眾生活后,受眾價值體系的構建受到沖擊,既包括碎片化,零散化,視覺化信息的干擾,又有外來文化的病毒式入侵,構建良好的社會意識形態體系,既關乎國家,民眾,也是媒體從業人員的職責所在。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環境;受眾;外國文化
價值觀是基于人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別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持續性,往往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的影響,但是廣播電視,報刊對價值觀塑造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隨著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在web1.0到web2.0的演進過程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網絡新媒體重構了我們價值體系的塑造方式。
影響受眾意識形態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來自網絡爆炸性,碎片化信息的轟炸,使得受眾喪失獨立思考的自覺性。二是國外媒體報道的帶有偏見的沖突性信息和娛樂產業對受眾意識形態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媒體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是“重構”,被稱為“互聯網女王”的美國金融分析師瑪麗·梅克爾2012在《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中報告的主題即可譯為“重構”,她用48個案例展示了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并提出了一個公式:新的移動設備+互聯+用戶界面+溝通方式+美觀……重新定義了人類的生活習慣。[1]而這種重構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深入到受眾的意識形態的建構層面,龐大的市場容量和魚龍混雜的文化產品,給受眾營造出一種空洞的信息過載氛圍,但這種信息是碎片化,視覺化,移動化的。受眾接受到的碎片化信息刺激,就只能形成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價值體系,而這種價值體系一經巨大信息的轟炸就容易破裂,這就是為什么在新媒體的網絡環境下,謠言的產生散布更加容易。
大的網絡環境影響受眾價值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沖破時間,空間的新媒體環境下,把關人“缺失”也是是受眾意識形態難以塑造的一大成因,盧因提出把關人這一概念:信息總是沿著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里,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意見,對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作出決定。在傳統媒體中,把關人由特定的人充當,可能是記者,可能是電視電影的制作人,也可能是圖書管理人.....但他們至少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一定見解學識。而在網絡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網中遍布了把關人,網絡傳播門檻低,只要有一部手機,不論自身素質的高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把關人和信息傳播者,因此新媒體傳播的信息的真實性,邏輯性,嚴謹性都有待考量,而受眾置身于這種良莠不齊的信息中,即使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價值體系也難免受到影響。更何況現在大量使用移動終端的都是價值體系尚未形成的青少年,這種影響勢必是深刻而長遠的。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有網癮的人對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偏激的,有偏差的,因為他們從新媒體接觸到的往往都是經過不同把關人深度加工之后的并非原信息所想要真實表達的意識形態。
再有就是隨著“抖音”,“快手”等一系列文化產品的走紅,使得受眾的價值體系更加難以形成,這類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受眾娛樂受眾,將大數據運用到產品的開發和服務當中,精準推送基于個人偏好的個性內容,但這種傳播方式會引起信息繭房等一系列問題,它使得受眾只聽只看只關注我喜歡的東西,加固自己的原有的意識形態,對與自己觀點不符合的意識形態進行排斥,這對人的價值體系整體塑造是非常不利的。
外來的文化沖擊也是國人價值體系難以很好形成的一大原因。新媒體的出現使傳播的時空距離大大縮減,這就給文化的跨國傳播帶來了機會。
美國動漫業巨頭漫威公司的宇宙系列電影在中國播放了19部,歷史10年之久,這19部電影的世界電影票房為168億美元,而在中國的票房為127.9億人民幣,接近總票房的1/8,由此可見漫威系列電影在我國的受眾之廣。作為美國核心價值觀之一的“個人英雄主義”在漫威電影中的“蜘蛛俠”“鋼鐵俠”等形象中就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些電影在我國如此大范圍持久性的傳播,受眾必然會受到美國某些意識形態的影響,我國社會提倡的是團結協作互利共贏,個人英雄主義恰恰相反,這就回干擾一部分價值體系不完整的受眾,同樣也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除了美國大IP電影,對我國受眾意識形態影響最大的還有韓流文化,“小鮮肉”“小鮮花”等熱詞都是在韓流文化的沖擊下,我國文化產業借鑒韓國的娛樂產業模式著力開拓年青態市場所產生的文化現象。去年在我國大火的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都是從韓國引進的文化產品,從最早一批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開始,我國從韓國引進的節目多達十余部,這雖然豐富了民眾的日常生活,但對受眾價值觀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我國年輕一代受眾的審美觀就受到了韓流文化的極大影響,哈韓一族越來越呈現出低齡化的發展趨勢,其正處于意識形態養成的關鍵時期,意志力還不夠堅定,在韓流文化大肆沖擊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情形之下,很難確保未來一代能保持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除去韓美影視業方面的文化入侵,美國的新聞報道向來帶有沖突性,它在報道第三方國家的有關新聞時,總是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去報道戰爭等負面信息從而影響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而這些新聞很容易被受眾不加選擇的接納并產生負面的傳播效果,這不僅不利于受眾自我價值觀的獨立塑造,也更不利于國家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綜上可以看出在新媒體的傳播環境下,受眾價值觀的塑造面臨極大挑戰,而受眾價值觀的形成又影響了一個國家社會意識形態的安全問題。所以未來受眾價值觀如何能夠良性系統的塑造也是每一個媒體人的責任與義務。
【參考文獻】
[1]陳力丹,費楊生.互聯網重新定義了媒體[J].青年記者,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