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香 王彩萍
摘 要:以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為目標,探究物理概念課的意義、設計思想、基本環節,調查研究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嘗試了改進的方法、措施,期待能夠提升學生的素養,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物理概念;改進教學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過程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在大量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思維的方法,對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征進行概括而形成的。物理概念是物理學最重要的基礎,是構成物理知識體系的基本要素。
一、初中物理“概念課”的設計思想
學生要透徹理解物理概念就必須掌握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物理概念的內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對象的本質屬性,即概念的含義;物理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對象,即概念的適用范圍。
二、初中物理“概念課”的基本環節
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認識規律、學習基礎、學習內容以及初中物理學科特點,初中物理“概念課”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四個基本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概念;科學思維,揭示本質;抽象概括,定義概念;鞏固深化,應用概念。在不同的概念教學中,不一定要體現所有的環節,并且各個環節側重點也不同,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概念,提升學科素養。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在上課伊始,創設問題情境,揪住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或者引起學生的認識沖突,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自覺去探索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學生明確引入“物理概念”的目的是什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科學思維,揭示本質
在引入課題以后,就要及時為概念的形成提供豐富的感性認知,可以對師生列舉的事例進行分析概括或者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數據,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征,形成概念。
3.抽象概括,定義概念
物理概念形成以后,還需要用簡潔的語言把它確切地表達出來,這就是給概念下定義。通常,物理概念的定義法有以下幾種:(1)直接定義法:相對簡單的物理概念就可以直接下定義。(2)比值定義法:如果物理概念是復合概念,可以用幾個物理量的比值來定義。(3)乘積定義法:根據物理量是幾個物理量的乘積來定義的。
4.鞏固深化,應用概念
在明確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后,需要應用概念來解釋現象、解決問題,在實踐應用中鞏固、深化??梢岳脤嶒炋骄苛曨}來回顧概念的形成過程,加深理解概念;在實踐應用中應用概念,不僅解決了問題,訓練了思維,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升了其學科素養。
三、初中物理“概念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前概念對學生物理概念學習的影響
學生對物理現象、過程、材料的片面或錯誤認識而產生的前概念,將會成為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較大障礙之一。
2.師生注重對概念的機械記憶,忽視形成概念的過程
在概念教學中,物理概念在教材中都能夠找到,并且編者還用黑體加粗來凸顯,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大部分學生“急功近利”,忽視過程的學習,造成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抓住了事物的表象,丟掉了事物的本質。
3.師生對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由于學校實驗器材的缺失、實驗現象不明顯、演示實驗的可視度較差、做實驗需要的時間較長延緩了教學進度等原因,仍然存在教師“講實驗”,用動畫、視頻來代替做實驗的現象,造成學生對概念感性認識的缺失。
四、初中物理“概念課”教學的改進意見
1.充分利用前概念對物理概念學習的正遷移作用
在學習物理概念之前,學生已經對某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對這些已知物理現象的了解和好奇是物理概念學習的優質資源,是新概念學習的基礎,也有助于促進正確物理概念的建構。
2.注重形成概念的過程
教師在設計實驗時要突出以下幾點:(1)全方位設計充分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活動,讓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感知;(2)物理概念問題化。教師把物理概念分解成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教學資源運用科學思維來解決問題,通過問題解決來理解概念的形成過程;(3)物理概念習題化。教師設計多題型的針對性練習,通過練習來鞏固、加深理解概念。(4)物理概念實踐化。利用課外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3.強化實驗教學
教師不僅要保質保量地完成教材上的演示實驗,還應該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增加實驗、改進實驗,更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身邊唾手可得的物品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通過實驗現象、實驗分析、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完善概念教學。
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學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教師引導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再通過習題解決、綜合實踐活動來鞏固、深化概念,經過科學思維的洗禮,增長技能,提升素養,為進一步的物理學習奠基。
參考文獻:
[1]王嬌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師讀本[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
[2]徐州市教研室.學進去,講出來:徐州市域課堂教學改革行動研究[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