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貞
摘 要:化學學科從生活中而來并最終為生活服務,化學和生活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在新課程標準的大力實施下,廣大教師開始高度重視起初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初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激發,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幫助,讓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探索知識和實踐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此,結合工作實踐經驗,對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興趣
化學學科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極為緊密,而初中化學是學生和化學相接觸、了解的基礎性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對生活化教學予以重視。初中化學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熟悉、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生活情境,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從生活現象中對化學予以感受,以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
一、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化學知識從生活中而來,最終又為生活所服務[1]。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目的不是考試,考試只是配合化學教學的一種方式。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是借助課本學習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現象,促進學生觀察生活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這是初中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生活中有諸多常見的化學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例如,怎樣去除衣服上沾染的各種液體,這就需要應用到化學知識;為了預防食物變質,就需要將一些添加劑添入其中,或控制儲存環境等,這些都和化學知識有關,只有充分了解了化學知識,才可以把化學知識轉變成實際操作的能力,從而給予人們幫助,讓其更好地解決生活問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現象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借助生動形象的化學現象能使枯燥的化學課堂氛圍得到改變,促進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從而實現化學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1.捕捉生活現象,精心導入教學
成功與否和開端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導入是重要的開端,新穎奇特的導入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情,活躍學生的思維,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現實生活中化學信息十分豐富,我們在審視化學教材的時候要用生活的眼光,捕捉生活現象,并以生活事物為媒介引入新知識。這樣的導入可以讓教學更為生活化,縮短學生和教學的距離,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得到激發。
例如,在教學“碳和碳的氧化物”一課時,教師可以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將新知識導入,如用石灰漿刷墻的時候,為何墻壁不斷變白還會“冒汗”呢?形狀千奇百怪的溶洞是怎樣形成的?古代字畫經歷幾千年為什么還能完好無缺?這些現象都是學生生活中極為熟悉的,但是學生并未將這些現象和化學知識聯系在一起。教師在導入環節將這些生活問題拋出,既能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和化學教學更為親近,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還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現實生活和化學學科之間的聯系,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2.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培養化學知識
化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要求學生立足于化學原理,在分析問題的時候保持嚴密的思維,為了讓學生可以輕松地掌握化學規律,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和生活實際相聯系,把書本上那些抽象的概念轉變成具體、形象的內容,并精心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知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知識,從而使其化學問題意識和探索能力得到培養。
3.設計生活化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在化學學科中化學實驗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是獲得化學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也包含了生活化的化學實驗。初中階段的化學實驗基本上是安全的,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同時又和生活密切相關,其中某些儀器可以用生活中的物體代替,這更加方便了我們生活化化學實驗的實施。
4.布置生活化作業,鞏固學生知識
教師通常在一堂課結束的時候,都會立足于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的課后作業,作業就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但是,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要充分保證作業的生活化,盡可能避免所布置的作業全是單一的知識點作業。
例如,在教學完“金屬防護和廢金屬回收”一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同學們,請你們回家后觀察家中有沒有金屬生銹的現象,請結合所學知識作出相應的防銹處理;并對家中有沒有廢金屬的存在進行觀察,若有,請收集起來,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帶到課堂中交給老師。”相較于傳統的紙質作業,生活化作業有著明顯的區別,其具有新奇性的特點,可以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激發。
生活化作業讓學生借助親自動手鞏固教學內容,讓其對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了,進而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化學知識,將生活化化學教學順利實現,可以將枯燥、抽象的化學知識轉變為形象、生動、具體的內容,促進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提高,調動學生參與化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將認識到實際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并借助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倪天祥.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初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6).
[2]張敏.關于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研究[J].南北橋,2017(19):10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