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平
摘 要:新課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高度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小學的低年級階段,對小學生口語交際的教學至關重要。對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教學
在現代社會交往范圍不斷擴大的環境下,交往活動趨向于頻繁化,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人們日常活動中必備的能力。因為社會需求的快速變化,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必須注重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是人們交際效率的重要影響要素之一,因此,小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人才,在小學低年級注重對他們的口語交際教學刻不容緩。
一、貼近生活,營造口語氣氛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最佳時期,教師對學生進行計劃性、針對性的口語交際能力訓練能夠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口語基礎[1]。因為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心理素質發展尚不成熟的原因,他們容易因為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影響到他們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掌握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口語氣氛,鼓勵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想大膽地表達出來。
(一)促進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心理狀態
目前,有較多的學生往往在家里能很好地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旦到了課堂上或者與教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時常出現表達不順暢、不完整的現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學生之間建立朋友關系,消除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緊張不安的消極心理。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與同學、教師、學校之間的親切感。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社會經驗少,好奇心比較強烈,教師應當抓住這一特征,引導學生去熟悉校園環境,增加學生對校園的親近感;在課堂上多講有趣的口語交際故事,激發學生對口語學習的興趣;增進和學生的交流,更深層次地了解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親切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與學生融洽的師生關系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使得學生在學校和課堂上敢想敢說[2]。
(二)激發學生好勝心,營造自由表達的口語交際氣氛
在小學識字教學階段,擴詞造句是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以一詞擴多詞的學習任務,并且適當地開展小組競賽的活動,利用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主題開展辯論會,學生在激烈的辯論氣氛中能夠得到充足的自由表達機會。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示范,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嘗試。同時,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教師應當及時做表揚和鼓勵,使得課堂上的語言氣氛活躍向上。
二、創造情境,提高口語技能
在口語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到教學情景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必須直觀形象且多種多樣。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教師應當對他們的閱覽做輔導,使他們的表達具體化、完整化;教師可以以有趣的圖片吸引學生,避免閱讀課堂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人教版一年級的教科書上,在《小兔運南瓜》一文中,教師可以首先展示給學生第一和第三張圖片,第一張圖片描述的是小兔在思考怎樣運走南瓜,第三張圖片描述的是小兔已經把南瓜運了回來,兔媽媽也是一臉疑惑,不知道小兔是以什么方式運南瓜的。教師將第二張圖片空缺,結合“看圖寫話”“學習園地”這兩個環節做講解,首先,教師可以輔助學生閱覽,幫助學生明確事件、地點以及人物,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觀察細節,明確他們的表達主旨,鼓勵學生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織語言表述,整理思路,使得表達完整且具體。
三、重視實踐,拓展口語空間
除了課內訓練,課外實踐也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方式。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學校應當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活動空間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學校可以開展辯論會、朗讀周、故事會等校園活動,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另外,學校可以以多樣的交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同桌交流、師生交流、小組交流、年級交流。學校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能快速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口語基礎[3]。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和訓練,以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文杰.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張倩.淺談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的有效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2):46-48.
[3]張自福.小學口語交際生活化教學初探[J].語文知識,2017(14):9-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