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巧霞
摘 要:在少數民族地區,寫作指導一直處于薄弱地位。其實,語文教師如果能從多方位加強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就能消除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親進作文,喜歡作文。
關鍵詞:農村語文教學;寫作指導;作文教學
在農村,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當中,語文學科相對于其他科目會給學生更大的困難,加上部分語文教師往往只根據教材所規定的寫作要求,講一些空泛抽象的“明確主題,突出中心,語言流暢,條理清晰”等的條文,就要求學生進行作文。導致多數基礎較差的學生作文時敷衍了事、東抄西湊、馬虎應付,甚至對作文“望而生畏”,出現討厭寫作文或害怕上作文課的現象。其實,語文教師如果能在寫作教學方面仔細探討存在的問題,多角度、多方位加長對學生的指導,精心打造豐富多彩的作文課堂,就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親近作文、喜歡作文。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從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觀察是作文的前提,感受是作文的基礎。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讓他們積累起豐富的作文素材,讓作文變成“有米之炊”。這個可以通過適當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主題班會活動、小組知識競賽、小組游戲等這些深受學生喜歡的活動,使他們有話可說,情感也就真摯自然了。更何況,一些獨具特色的農村題材作文,只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認識,他們很容易寫出好作文。
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并不可怕,它只是真實生活生動或者是藝術的反映,進而消除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
二、寫日記,勤練筆
寫作文是一種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訓練,所以空講文章技巧是無濟于事的,一定要讓學生勤動筆,而且練筆的形式要多樣化,要兼顧多種文體。幾乎每個單元我都會布置一篇作文,并且不定期檢查他們的日記、周記。我還會找一些精彩句段讓學生仿寫或者由他們挑選一些摘抄的好詞佳句來寫一段話,通過多練筆,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產生語感,就會在熟能生巧中領悟寫作技巧。
三、加強課外閱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睍x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很多學生要么苦于沒材料寫,要么表情達意不夠流暢、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平時我一直強調學生要進行課外閱讀,并不定期地舉辦讀書筆記展覽?,F在已有部分學生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就算他們的寫作水平一時半會還沒有很明顯的提高,但堅信,長期閱讀下去,他們的作文一定會越寫越好。
四、適當傳授寫作技巧
習慣養成了,興趣培養起來了,接下來就要適當地向學生傳授一些寫作的技巧了。如寫景作文一定要講講描寫法;寫記敘文要注意材料的選擇、文章的立意;話題作文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話題、怎樣去展開……這樣,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才不會把文章寫成“流水賬”“四不像”。
五、加強朗誦,多聽多說普通話
由于受到方言的限制,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在作文表達上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為了避免在作文時受到母語思維及表達方式的影響,最好的方法就是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這就只能在多聽、多說、多讀上下功夫,讓普通話思維成為一種自然。
此外,還有兩個方面也很重要。
首先是批改法。
傳統的方法一切都是老師說了算,老師從頭到尾的點圈評寫十分累人,但學生可能毫不領情,對此看都不看。所以我嘗試通過“自我修改”“同桌互評”“小組反饋”“評選佳作”等環節,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批改當中,不僅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還培養了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調動和促進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看到自己和別人作文的優點和不足。
另外,讓作文評語充滿關愛。
我認為,作文教學中教師的作文評語,不但要在寫作方法上進行指導,還要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諸多方面進行指導。作文評語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無言的思想交流,甚至對心理輔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熟悉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甚至了解他們喜怒愛怨的狀態,結合作文實際進行評語的書寫。精彩的評語會給學生溫情和鼓勵,使學社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此一來,學生對作文也就由敷衍變認真,由“恨”到“愛”!
總之,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并“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是成功作文的前提。《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新課標對作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語文教師應將新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努力探索一條適應新課程要求的作文教學之路,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無疑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因材施教,向課程目標不斷接近。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