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聰
摘 要:在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的方向都必須堅持“立德樹人”這個基本導向,在班級管理中,小組合作管理方式是教育改革積極倡導的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師主導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自主管理、群體研討、協作交流的學習管理方式。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提高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并且使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責任感;自主學習;獎勵制度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需要慢慢探索。起初,在班級中的管理,并沒有進行小組管理,但是對比其他小組管理的班級,自己班級的問題就較多地表現出來。小組合作學習是教育綜合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師主導下,群體研討、協作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擴大參與面,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因素,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建立小組合作競爭機制,將有利于班級的管理與建設。
利用小組模式來管理班級,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合作,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培養學生的集體凝聚力,有利于學生素質的發展,同時也大大減輕了班主任的管理負擔。
一、科學地組合小組,使小組實力平均,1~2個月后重新組合,明確任務
公正、公平地劃分小組是組成小組的前提。目的是給小組合作建立一個公平、民主、和諧、自由的學習生活環境。在劃分小組的時候,要仔細考量小組內部人員的個性特點、學業成績、家庭背景、守紀狀況、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等。每個小組組成的時間不宜過長,每學期至少要更換1~2次小組。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效的合作學習應當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組中要盡量做到分工細致明確,人人有角色,責任落實到個人。在一個小組中,一般可以分為組長、副組長,英語組長、數學組長、語文組長,作業組長、紀律組長、衛生組長等,確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一個小組中,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分配不同的職位,確保每一位組員都有一份職責在里面,同學之間共同協作,取長補短為了本組的預定目標而奮斗。
二、小組的量化管理,考查方面要做到“廣”和“細”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分組過后,要通過小組與小組競爭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在這方面,小組的量化管理至關重要,也就是要建立有序合理的合作常規。在學習、紀律、日常行為習慣和衛生這四大方面制訂嚴格的班規、考查制度,達到要求的小組加分獎勵,沒有達到的小組要扣分。在學習這一方面,加分的機會有很多。在語文和英語學科上,每天都會有一定的聽寫、背誦和默寫等,小組考核就可以充分把它們包括在里面,在每天的小測中,拿滿分的可以加分,但是沒有達到要求的同學要扣分。在作業上,作業寫得認真或受到老師表揚的,均可加分。在每一次考試中,例如期中、期末考試,獲得進步的學生,均可獲得加分。在紀律上,小組考核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堂上,小組長負責維持本組的紀律,每節課都會有紀律分,或者每次老師維持紀律時,最快安靜下來坐好的小組,都可以加分;相反,小組紀律差,小組中有悄悄說話的,每一次都可以讓小組減分,當小組的負分達到一定程度時,班級要對此小組進行相應的懲處。
三、要做好及時的評價激勵
及時的評價和激勵對小組的管理有著重要的導向與促進作用。及時的反饋可以讓小組快速分享成果,表現好的小組可以受到鼓勵和激勵,表現較不滿意的小組,要及時作出必要的改進。在本人的班級中,共分為7個小組,每周進行比分排名,排名最靠前的小組會有權選擇自己的座位,同時排名前三的小組,班級會用班費給予他們獎勵;同時也要對在小組中表現出色的個人進行表彰。
在小組管理模式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組與組之間的惡性競爭,雖然小組中強調管理的“細”,但是有些內容不得不承認很難進行量化管理;有些孩子因為個人家庭等綜合因素,在小組管理中找不到與同學相處的方法。
四、德育在小組合作中的積極體現
德育工作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對于每一位班主任來說都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教育綜合改革下,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已經遠遠超出了“成績”范圍。而小組合作正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鍛煉機會,它貫穿于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小組中的價值體現也并非“成績”而已,它包含了“德、智、體、美”等眾多方面。當然在班級小組合作管理這條長路上,還需要每位老師的探索;時代在變,孩子們也在變,這就需要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1]萬瑋班.主任兵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作嶺.班級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