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教學階段,德語教學是部分地區高級中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在進行德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注意跨文化語言文化學習的重要性。首先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語言功能性因素和非語言功能性因素等兩種不同的因素;隨后提出了德語教學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與途徑,希望能為該領域關注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德語教學;語言功能因素;情境對話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國內教育事業,特別是高中教學管理階段,語言文化的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等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管理中,跨文化語言交際的學習內容,逐漸成為教師和學生所共同關注的內容。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合理地應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德語學習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相關領域教職員工的工作重點之一。
一、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因素
(一)語言功能因素
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因素為語言功能因素。語言功能因素主要包括了指示功能、招呼功能與抒情功能。一般來說,在進行對話交流的過程中,一句話中會同時蘊含一種或者多種不同的功能因素。從交際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信息的發送者向信息的接受者傳達與某一事物有關的信息,信息的發送者、接受者與雙方交流的事物特征,共同構成了語言功能要素。比如,當教師進入到教室中,對學生們說“Hier ist Windstr?觟mungen”(這里對風流),此句話不單單是要表達室內環境狀況,同時還是提醒同學,需要將教室的窗戶關上[1]。
(二)非語言功能因素
非語言功能因素同樣也是文化交際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非語言功能因素主要包括了風俗、信仰以及肢體語言等多個方面的差異性。因為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下的人們,對待同一事物的看法或者表達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如果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對非語言要素進行分析與合理運用,會在交流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比如在手勢語言中,大拇指和食指同時伸出在中國文化中表示“八”,但是在德語環境中表示的是“二”。諸如此類的非語言要素,在進行學習中,也需要引起學生的重視。
二、德語教學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為了更好地開展德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教學。
(一)強化基礎教育
在德語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師要重點關注到學生在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學習狀況。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為學生逐步滲透德語國家中人際交往之間的基本理解。包括問候方式、如何提出請求、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等。通過掌握基本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同時提高對于語言文化應用情境的掌控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在文化學習中,語言知識的輸入與交際能力的輸出等雙向發展水平[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針對典型的情境與話題,為學生進行組織開展專項討論活動。比如,關于“中德文化接觸活動”“中德文化背景下,個體行為方式差異探究”“中德跨文化交際活動”以及“德國人眼中的中國與中國人眼中的德國”等多項不同的活動。通過經常舉辦此類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特征,以此可以提高對于不同文化之間的認知。
(二)組織情境對話
傳統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教師都將德語教學工作的重點,放在了語言知識的傳授方面,忽視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對此,進入到現代化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調整,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為學生創建對話情境。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電影模仿、話劇表演以及歌唱比賽等方式,為學生創造多種不同的語言情境。此種管理方式,可以充分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娛樂活動中,提高對于語言的應用與表達能力。此外,利用現代化的投影儀和網絡媒體,還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學習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出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
(三)創造學習機會
在組織學生參與德語跨文化交際學習時,教師還需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對外交流機會。比如,為學生申請交換生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到德語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地與以德語為母語的外國人交往等。如果實際的教學環境中,不具備組織大規模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時,教師也可以定期為學生播放德國電影、德語歌曲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沉浸在德語環境之中,讓學生更加真實和直觀地了解到德國人的言行舉止。除此之外,在學生的語言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訂閱德語報紙雜志,比如Stern,Spiegel,Deustschland和Dialog等。此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德國文化。
綜上所述,在新的發展時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已經成為高中階段德語教師的重點工作內容。高中階段開設德語教育課程的院校,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語言發展需求,不斷地優化德語教育教學方法。通過強化基礎教育、組織情境對話、創造學習機會等多種不同的途徑,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空間,讓學生在德語學習中,提升跨文化交際
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剛,李鳳琴.交際教學法在基礎德語教學中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26(8):68-71.
[2]杜蘅.跨文化交際與德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導入[J].中州大學學報,2010,27(2):72-74.
作者簡介:曲晰(1988.10—),女,山東青島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德語教學、中德文化對比研究。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