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民
摘 要:高中地理學科相比初中地理有著更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這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不適感,需要高中地理教師能夠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各種地理知識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詳細闡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廣大高中地理教師提供有用的參考,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具體措施;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為現代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現代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課改的各項需求,特別是高中地理教師。高中地理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關鍵學科,教師有必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每一個教師都知道的,這句話也充分說明了興趣對教學的重要幫助,如果學生對地理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生就會對地理的學習產生抗拒,那么教師的教學質量自然也無法保證。所以,高中地理教師首先就需要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引導學習各種地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大氣圈與天氣、氣候”(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這一課的過程中,講解有關“臺風”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是否聽說過‘龍吸水呢?”如果有學生知道,就可以讓這名學生上臺進行講解,如果沒有學生知道,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這個現象,然后再為學生展示相關的照片,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見這些神秘的情境,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共同探究這種神秘現象的原理,學生在領悟了這種現象的原理之后,對臺風的原理就能夠充分理解了。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就可以充分感悟到地理的獨特魅力,產生濃厚的學習地理的興趣,這樣學生就會積極配合教師學習地理,提高教師的教學
效率[1]。
二、通過生活實例教學,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內容,有意識地融入各種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突破各種難點、重點知識,讓學生結合自己日常比較常見的現象,思考其中的地理知識,從而有效拉近地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季風性氣候對人們生活影響”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以我國南北飲食習慣的差異對學生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國南方人通常都吃大米而北方人通常都吃面食,這是為什么呢?”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生通過討論之后就可以得出準確的答案。這是因為南方降水多,氣候也比較濕潤,這種氣候適合種植水稻,所以主食自然以米飯為主。而我國北方降水量小,比較適合小麥的生長,這就導致北方人的主食通常都是面食。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地理意識,還可以理解學習新知識[2]。
三、通過巧妙應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動態化學習相關知識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現代教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幫助,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清晰地看見各種“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特別是現在大部分的高中學校都有十分完善的多媒體教室,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就要巧妙應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各種地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這一課時,如果教師一味通過講課,很難讓學生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知識。而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地球自轉的視頻,讓學生清晰地看見地球的自轉,教師再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內容,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也能夠明白每時每刻地球都在自轉,地球的不停自轉才會有白天和黑夜,如果地球不能自轉就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就不會對所學的地理知識產生距離感,并且這種良好的視覺體驗也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再適時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3]。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深入挖掘教材,從中獲取生活化教學的素材,還要積極利用生活實例,對學生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地理,讓學生能夠通過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這樣才是成功的教學,教師通過將地理知識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可以讓學生更高效地開展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婧琳.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研究[J].學周刊,2016,31(31):67-68.
[2]李忠.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方法研究[J].新課程(下),2017(12):15.
[3]董秀娟.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8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