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春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占據重要地位且二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要將讀與寫有效結合,在創設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從觀察、摘抄、練筆、仿寫等方面進行讀寫結合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寫作能力;閱讀教學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內容,然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這兩部分的教與學卻很難被把握。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將讀和寫進行有效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一、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高閱讀能力
(一)營造濃厚的校園閱讀氛圍
從優秀的教學傳統到現時的教改試驗,作文教學的成功,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教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濃厚的書香氣激起學生的“讀書欲”。
1.充分利用班級書架
班級書架是學生閱讀積累的良好平臺。學生讀完一本書后,只要向老師說出讀書的感受,或者交一份書面的讀后感,就可得到讀書小標志一枚。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利用課余時間讀書的人越來越多,班級中的書香氣也越來越濃。
2.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
例如,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在每次上課前都讓學生準備一段自己摘抄的優美語段跟大家分享;又如開展介紹一本好書活動,學生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寫出簡單的故事梗概及讀后的感受,然后利用閱讀課時間向全班同學推薦。這樣既能及時地把讀物推薦給學生,又讓學生進行了小練筆,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給學生推薦與課本相關的課外讀物
教師可以利用閱讀課時間選一到兩篇課外文章進行交流和閱讀指導,教給孩子們讀書和寫讀書筆記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了《巨人的花園》后,課本上的資料袋中鼓勵學生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此時就舉辦童話故事會活動,讓學生把沒有讀過的童話書找來讀一讀,再將自己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講故事。
(二)創造溫馨的家庭閱讀環境
靜心讀書,提高閱讀在家庭中的地位,從而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的時間給家長推薦適合的課外讀物,提議建立“家庭書架”,并開展家庭讀書會等相應活動,引導家長參與“親子共讀”,建議家長每天至少花30分鐘陪孩子閱讀,對書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并表達各自的看法。
二、加強讀寫結合的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在學生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將兩者有效結合,探索出一條高效的指導寫作之路。
(一)引導觀察,積累素材
要使得學生在寫作時有物可寫,言之有序,就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創造條件讓學生走近自然,接觸社會,仔細觀察自己周邊的人、事、物。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觀察。讓學生在細致深入觀察中積累素材,從而寫出條理清晰、內容充實的好文章。
(二)勤于摘錄,搜集資料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做好讀書筆記,學會摘抄優美詞句和片段,甚至把精彩的文章整篇剪貼下來,使他們養成搜集資料的良好習慣,建立“作文資料選”。當積累成為一種習慣,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學生便會生發靈感,寫作也就水到渠成。
(三)指導想象,大膽構思
在寫作時,學生應根據題目要求,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充分發揮想象,大膽構思、布局。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有血有肉,可讀性也強。如學習《狼和小羊》一課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對課文進行續寫,學生都興致勃勃,將后來的故事表現得栩栩如生。
(四)日周一記,學會運用
日記和周記是學生積累寫作經驗的重要方式。要求學生每天記錄發生在身邊的大事小情,或當天聽過、看過的新聞,篇幅控制在百字左右即可;要求學生每周一次將自己這一周中印象深刻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并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日記和周記均不求數量,只求質量,并擇優刊登在班級周報上,讓學生拿出更多的精力來思索“如何寫好”。
(五)仿寫作文,領會方法
每一篇課文都經過了作者的潛心錘煉和編者的精心挑選,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范文。所以在講授課文時,除了要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很好的領悟,還要從文中的寫作特點出發,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熟悉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而模仿他們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
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教師要善于運用相關策略將二者有效結合,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在閱讀中學習寫作,用寫作來促進閱讀,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J].讀與寫,2018(3).
[2]楊海虹.讀寫結合,培養小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4).
[3]孫旭東.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