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妹容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進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和發展的數學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學習的生活味。為此,結合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具體探究初中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旨在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豐富和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隱性目標,即在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公式、定理之外培養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應用適合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并在數學學習中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核心素養是當代學生進入社會的必備本領,在數學課堂落實核心素養,與新課標對數學教學的要求相適應。
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復雜性的工程,核心素養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具體包含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習慣、合理掌握數學方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初中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密切結合的學科,有效的初中數學教學是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而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將數學理論和數學實踐密切結合在一起,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轉變為易于掌握的知識,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成效。
同時,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還需要注重課堂還原,在分析數學問題的時候從自己的生活角度出發,對各類數學現象做出細化的分析,從而在感受數學學習樂趣的同時掌握各種數學知識。為此,基于核心素養要求和內容,文章就初中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問題展開探究。
一、積極挖掘生活化的數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強調初中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為此,在開展初中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仔細研讀現有數學教材的基礎上,仔細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開展有意義的生活化教學。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三角形”知識之后,教師可以面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我們班級有一些桌椅松動了,哪一名同學可以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想出一個辦法解決桌椅松動問題。”同學們在經過一系列的思考和討論之后得出,因為三角形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能夠有效解決桌椅松動的問題,在這種猜測得到教師認證之后,學生紛紛自己動手設計和制造新的桌椅。
初中數學教師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充分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一元一次方程”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用電問題提出這樣的教學構想:“學校為了響應科學發展觀的號召鼓勵學生節約用電,具體電費收取規定如下:在用電不超過10度的情況下每度電費按照0.4元收取,如果用電超過10度,對于超出部分則是按照0.8元收取每度電費。那么如果某位老師上個月份用了20度電應該怎樣交電費呢?”通過提出這種生活化的問題能夠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數學知識,進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二、營造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知識的學習是情境化的,知識的習得和發展依賴一定的活動背景和文化。學習是學習者在利用自己認知結構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重新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適合的生活化情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目標的情況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在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從學生所熟悉的實際生活情況出發,以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認知情況為基礎,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刻認識到數學學習和自己實際生活的關聯,并在實踐中感受到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樂趣。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線段”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開頭為學生引入一個這樣的情境:“小熊在家門口玩耍,小熊的媽媽叫小熊回家吃水果。這個時候通往小熊家庭的路有兩種,一種是直的,另外一種是彎曲的,那么同學們思考下小熊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回家?為什么需要選擇這條路?”同學們先在心中形成自己的一個答案,然后教師提出“小熊在選擇回家的路的問題上蘊含了怎樣的數學奧秘呢?那么讓我們在今天學習的課程中來探究吧!”這樣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充分調動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再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之前的元旦晚會事件,“在晚會上,小張和小麗分別在A和B兩個位置上搶奪氣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把氣球放置在直線L上的哪個位置上才能夠對這兩名同學的行動公平?”
三、在例題的講解中注入生活情趣
第一,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課程的開展不僅要充分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遵循學生的數學學習規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問題解決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將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建立在學生以往的認知水平上。初中生具備了基本的生活經驗,對周圍的事物也是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在學習初中數學時面臨大量枯燥的計算題和應用題,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的學習情緒,失去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也不夠理想。為此,在數學例題的講解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升自己處理和身邊生活關聯問題的能力,將數學知識充分融入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深化自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相遇問題”是初中數學學習常遇到的問題,相遇問題牽涉到了“運動方向”“出發時間”“運動結果”等多種運動要素,對于初中生的思維水平來講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盡可能將這些問題的設定生活化,拉近數學課堂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并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興趣體驗。比如甲、乙兩個人在分開之后沿著鐵軌的反方向前進,這個時候一個火車勻速朝著甲開來,列車在甲旁邊停留了15 s,之后在乙旁邊開過用時17 s,甲、乙兩個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時3.6 km,求火車的長度?這類問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通過情境的創設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第二,通過生活化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現實生活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充足的數學資源和教學資源,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為學生安排一些課外作業,讓學生自主或者以小組的形式完成課外作業,并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數學探究精神。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確定圓的條件”知識的時候,有這樣一個例題:“有一面圓形鏡子不小心被打碎,這個時候需要制作出一面同樣大小的鏡子,現在要求從碎片中選擇一個大的碎片,應用這個大的碎片來重新制作出圓形的鏡子。那么應該怎樣從破碎的碎片中來選擇呢?”學生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最終選擇應用三角形的三邊垂線來探索圓的作法。
四、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生活化教學強調引導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達到數學學習的學以致用,增強學生數學學習體驗。比如,在學習“概率的意義”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自主體驗概率知識,在課下,將班級學生每組兩人進行分組,一個學生拋擲硬幣,另外一個學生負責記錄,其他學生觀察同時進行這項實驗操作。每組學生反復投擲硬幣50次,統計硬幣反正面朝上的次數。在學生統計完成之后,教師提問學生在這個實驗中發現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實踐中獲取數學知識。
五、借助多媒體課件開闊學生數學學習視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大力度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數學資源,并充分發揮出現代科學技術在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重要工具,革新以往的初中數學學習方法,從而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在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下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具有生活化特點的圖片和動畫來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豐富和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將抽象化、復雜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為簡單、直接、直觀的數學問題。再比如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天平、楓葉、蝴蝶這些事物剩下一半的圖片,在展示圖片的時候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覺得這些圖形有著怎樣的特點?圖形在被補充完整之后是怎樣的?左右兩邊的圖片是否相同?”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和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可以給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帶來全新的形象化、直觀化的感受,深化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了解和認識。同時,通過多媒體展示能夠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實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加上輕松的音樂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組合各類數學知識,打通數學知識學習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將初中數學知識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不斷增強學習數學知識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自己的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馬翠平.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J].東西南北(教育),2017(7):145.
[2]張旭東.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教育,2016(29):138.
[3]張大甫.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以中心對稱圖形教學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5):8.
[4]周鳳梅.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略[J].考試周刊,2016(25):60.
[5]何惠岐.走進現實生活 提高應用效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16(16):64-65.
[6]林益志.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