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媛 謝輝 隋國研
【摘 要】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基礎。開展課程銜接,其實質在于以終身教育為指導思想,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以及學生主體發展的需求。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是驗證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建設中高職銜接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方案,需從教學目標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等機制上,建立符合中高職銜接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與自身規律的質量保證體系。
【關鍵詞】CBE;中高職銜接;教學實施;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712;F59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6-021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82
【Abstract】Curriculum convergence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schools. The essence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s to use lifelong education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verify whether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program of the high-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elf-regulation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Key words】CBE;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connection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CBE(能力本位)職業教育課程觀源于工業革命,由于工業革命帶來了先進的農場機械,農村地區的土地補助學院的建設為未來的農民提供了培訓機會,以協助很大一部分農業生產的經營和管理。這些培訓較少依賴死記硬背的教學和學習,而更多地依賴于實踐,并對學生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環境進行了檢查。在工業革命之前,高等教育是為精英和準備成為思想家而不是實干家做準備的。試圖容納后工業勞動力的進步教育運動,通過倡導教育不那么注重以傳統為基礎的學習環境,而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更好的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為CBE的廣泛應用做出了貢獻。
隨著CBE的普及,了解CBE的歷史淵源、理論基礎和教育目的是非常重要的。CBE是文科教育與職業教育運動的綜合體。CBE模式包括強調結果、強有力的教學、使用跨學科資源和評估學生在整個課程中的能力水平,培養學生能夠證明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以及通過獲得所確定的能力而獲得的行為。隨著美國教育推行問責制,全國各地的教育項目都在試圖尋找創新的方法來衡量學生的學習結果。能力本位教育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在一起,成為許多學術機構和認證機構青睞的模式。
中職、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有機銜接是影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因素。作為銜接的核心與重點,課程銜接是整個銜接體系的落腳點。課程銜接要理論先行,為課程銜接的實踐提供充足的理論依據與支撐[9]。中高職銜接課程在人的終身教育需求、人的認知能力發展階段性規律、教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等理論依據前提下,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的銜接、專業銜接、課程標準和內容的銜接以及考核評價的銜接四個方面。但以上四方面的研究沒有從能力本位角度進行分析,并且基于能力本位進行課程體系開發。
目前的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以中職、高職教育背景的畢業生為主,同屬于職業教育的中高職都是培養技術應用型的專門人才,但存在培養目標上的層次區別,中高職人才培養,到底是培養中職,還是培養高職,目標定位不清晰。大多數中職、高職院校,在教學計劃上出現課程設置重復的現象,造成中高職的課程差異性小,甚至完全重疊。由于培養目標定位模糊,課程設置重復,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計、課程內容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中高職學生對口銜接得不到有效地實施,難以到達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
1 基于CBE的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建設思路
1.1 “中高職接力、服務區域”的專業銜接
充分調研分析武陵山片區旅游經濟發展情況,對接湖南新型戰略產業,解決武陵山片區旅游經濟發展亟需人才問題,配置合理的中高職專業對接。積極應對張家界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轉型的變化,重視學生的學業進修、終身學習和職業規劃,分析中高職專業銜接對于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遞進、延伸和對接的關系,合理設置中職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和人才培養規格,確保專業銜接的合理性。
1.2 “與崗位對接、能力遞進”的課程銜接
依托武陵山片區旅游職教集團,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設立中高職銜接課程開發專項小組。以培養基于具體崗位能力為核心,構建層級遞進的模塊化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密切結合職業領域發展,鏈接國家職業標準,以企業真實案例、項目為教學載體,從單項到綜合遞進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合理化對接。結合企業崗位實際,開發基于崗位能力的教學情境,實現“傳授、模擬、實踐一體化”人才培養方式。
2 基于CBE的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教學實施安排
(1)能力是以現在時態和學生可能做的事情為基礎的。學生可以從學校、網絡和社區的各種學習經驗中選擇。教師可以與不同的合作伙伴和學生合作,整合適合學生興趣和學習風格的個人學習途徑。
(2)學生需要掌握理論和職業準備標準相一致的能力。每個能力都有明確的、可轉移的學習目標。
(3)學生在校內和校外都能得到個性化的支持和更多的實踐機會,以確保他們在學習階段和職業生涯的準備方面保持步調一致。
(4)教學團隊、企業合作伙伴和學生一起,根據學生的興趣、學習風格和實時數據,為每個學生制定一個獨特的學習計劃。
(5)綜合評價體系是學習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性評估指導日常教學和學生選擇定制的學習機會。總結性評估表明掌握了能力。學生在準備好并有多種機會展示掌握能力時進行這些評估。
(6)等級評定反映的是對能力的掌握程度,從高級到不稱職不等。當學生沒有獲得課程學分時,他們的成績表示需要重新學習的能力,而不是整個課程。
3 基于CBE的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健全并執行到位,突出新型“質量評價—反饋”評價體系。教師評價主要從課堂學習態度、任務完成情況、技能操作評價及期中、期末考試評價等方面進行考核;學校評價主要通過企業座談、企業調研以及跟蹤監控機制,企業評價則是來自行業的專業指導委員進行技能現場考核,校企公共實施質量管理;同時引入“第三方”(即賓客)評價;建立適應高素質生產型人才培養要求的“全方位、立體式”的質量評價和保障體系[7]。
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出發點,突破傳統教學管理制度,根據市場需要實時調整教學內容的機制,注重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知識運用和創新能力的考核,為確保教學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具體內容與措施如下:
(1)根據教學管理實際,修訂教學常規管理、實習管理、質量管理,完善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
(2)實施分階段、彈性教學組織模式。積極探索彈性學制,按照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1:5:4的課時比例,分階段完成教授內容的教學組織模式,其中公共課程在校內完成,專業課程由校企聯合教學,實踐課程以崗位實踐為主。
(3)推行新型“質量評價—反饋”教學考核模式。建立“質量評價—反饋”人才培養質量考核方式方法。理論知識采取教師評價、過程考核、試卷考核等常規方式;企業實訓采取學生作品、實訓報告、學生自評、企業考核、學校跟蹤監控以及校企座談等考核模式;崗位實踐采取調研報告、賓客滿意度調查表(紙質)、網絡調查問卷等考核方式方法;以客人滿意度、以頂崗實習的服務費和客人獎勵為考核標準。
(4)建立質量跟蹤調查機制。建立頂崗實習跟蹤監控機制,校企共同實施頂崗實習質量管理;建立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機制,關注畢業生群體與個體職業發展狀況。通過企業調研,企業座談、訪談,關注用人單位對實習生、畢業生的評價,進行畢業生職業發展與學校教育關聯性研究,提升專業教學質量[8]。
新型“質量評價—反饋”評價體系的建設,將“課堂”從傳統意義上的教室,延伸到了實訓室、實訓基地和企業崗位,真正實現景區就是教室、游客滿意度就是標準;適應高素質生產型人才培養要求的“全方位、立體式”的質量評價和保障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學生了解行業前景和職業發展前途,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學生的行業歡迎度、社會認可度必將出現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呂江毅,劉敏杰.“3+2”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4).
[2]周文清.高職與中職有效銜接及其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8(11).
[3]柳燕君.構建“能力遞進、縱橫拓展、模塊化設置”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
[4]朱雪梅.我國中職與高職銜接研究述評[J].職業技術教育.2011(7).
[5]肖鳳翔,肖艷婷,雷姍姍.基于課程論視角的中高職課程銜接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職教論壇.2013(31).
[6]高原.我國中高職銜接研究綜述[J].高等職業教育.2004(5).
[7]海南省申報中央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建設規劃
[8]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示范性特色專業建設任務書——會計電算化專業. 2013(4).
[9]中高職課程銜接理論依據分析與內涵研究.互聯網論文庫.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