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煒
摘 要:新課程提倡教師應積極地利用合作學習法授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其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學習知識。此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整個社會對人才的合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從小就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由此觀之,小學數學教師積極地利用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對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進行分析,以期能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同行帶來一些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合作學習法;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策略
一、科學地組建學習小組,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
科學地組建學習小組是保證數學教學質量、發展學生合作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數學水平、興趣取向、心理素質等因素,要對他們進行綜合性的評定,并基于此,將班里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在四到六人左右。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各組學生的意見,依照自愿的原則,讓各小組自行選舉一名具有較強組織能力,以及基礎知識較為扎實的學生作為小組長,這樣一來,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會更加方便,從而能使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二、不斷規范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行為
雖然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是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使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要制定一些規則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對此,教師不妨要和班里的學生一起商議相關規則,因為這樣做,可以使制定的規則更加符合學生的內心需求,從而能切實保證合作學習能有序、有效地進行。比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應當要做到如下幾點:其一,學生要尊重自己的組員,做到每個人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二,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不重復說別人說過的問題或見解;其三,在討論的時候,禁止大聲喧嘩,做到自己組內的成員能聽到即可,絕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正常討論;其四,注意聽別人的見解,不懂的地方要馬上去問;其五,完成小組討論之后,要注意將本組的交流成果整理到一起,準備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討論等等。
三、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其學習效率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為了學生能通過合作學習更好地去發展自己的能力,教師應注意引導他們掌握住以下幾種方法:
1.懂得收集
一般情況下,學生需要通過合作學習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是具有一定難的,很多時候,學生需要去收集一些與任務相關聯的資料。因此,讓學生懂得運用什么手段以及途徑收集資料十分重要,因為這對其合作學習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中有一個“制定旅游計劃”的實踐活動,該活動就需要學生廣泛地去收集信息(如交通費、所去景點的門票等等),才能制定較為合理旅游計劃。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或者相應的旅游指南書籍去收集相關信息,并讓他們據此去計算旅行預算,這樣做,不僅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制定旅游計劃”這一學習任務,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知識。
2.懂得傾聽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最容易暴露的問題就是無法容納其他組員的意見要知道,學生唯有懂得傾聽,才能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所學的知識,所以,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應不斷向學生滲透“三聽”原則,即: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做到不插嘴;要注意傾聽別人發言的要點,以鍛煉自身搜集信息的能力;要邊聽、邊思考,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三聽”,學生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這不僅對其后續的合作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能對其終身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3.懂得表達
表達是人們交往的基礎,同時也是評估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從合作學習的角度說,表達是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渠道,學生唯有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才能使彼此的探討變得更加充分、有效,從而能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為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應多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及時針對學生在表達中暴露的問題(像是邏輯思維混亂、不夠自信等等)予以指正,以提升其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利用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活動。不過,教師要想切實用好合作學習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主要對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一番分析,不過上述內容均是來自于筆者的個人經驗,因此,其他教師在采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靈活地、開創性地將上述策略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李倩.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教師行為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2]張玉婷,高哲.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常見問題及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