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新辦農村特殊教育學校中沒接受過康復訓練的農村自閉癥兒童存在嚴重的情緒問題行為,不具備上集體課、參與集體生活的基本能力的現狀,提出對自閉癥兒童的情緒問題行為進行分析,教會學生正確表達情緒以及學會調整、控制情緒,以逐步改善自閉癥兒童的情緒現狀,減少情緒問題行為,幫助自閉癥兒童迅速適應集體生活。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 情緒問題行為 個案分析 干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A-0015-03
新辦農村特殊教育學校中,沒接受過康復訓練的農村自閉癥兒童由于自身社交、認知障礙,入學后不能安坐、注意力分散,存在嚴重的情緒問題行為,不具備上集體課、參與集體生活的基本能力。如我校小晉是新入學的一名自閉癥男孩,能聽懂簡單指令,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但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差,自身比較懶,喜歡依賴別人,很多事情不愿意主動去完成。身體比較敏感,不愿意接受別人的觸碰與擁抱,對衣服的材質要求也比較高,興趣狹窄,喜歡晃動繩子尋求自我刺激,情緒波動大,經常哭鬧、尖叫,或在教室內亂跑。學校課題組對他進行個案分析和情緒問題行為干預,幫助他在短時間內建立指令意識,學會安坐,迅速適應集體生活。
一、案例分析
(一)情緒問題行為數量記錄
[被觀察者:小晉 觀察者:黃老師 環境:教室 日期:2018.09.10-2018.09.14 目標行為:哭鬧、到處亂撞 日期 起止時間 行為發生的總數 2018.09.10 08:30-09:05 3 2018.09.11 08:30-09:05 4 2018.09.11 10:20-10:55 7 2018.09.12 10:20-10:55 5 2018.09.13 10:20-10:55 4 2018.09.14 10:20-10:55 5 ]
(二)情緒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觀察
[被觀察者:小晉 觀察記錄者:黃老師 觀察行為:哭鬧、亂跑 記錄時間:2018.09.25-2018.09.30 時間 A(前事) B(行為) C(結果)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地點、活動、人物、行為出現以前發生了什么? 孩子做什么? 孩子得到什么?逃避什么?周圍人的反應? 日期 2018.09.25 智五班教室,教師在給學生上集體課 小晉先是“哼哼”了幾聲,然后就大哭起來,之后就滿教室邊哭邊跑 教師走到他身邊安慰,他繼續哭,跑一下又回座位,直到下課可以出教室才停止哭泣 開始 08:40 結束 09:15 日期 2018.09.25 智五班教室,教師在上班會課 小晉突然大哭起來,然后在教室放拖把的桶里小便 教師帶他離開教室,他不停地哭泣,直到放學媽媽來接才停止哭泣 開始 15:30 結束 16:05 日期 2018.09.26 教師把充電線放回抽屜 小晉要翻教師的抽屜,教師不讓他翻,讓他回座位坐好,他就開始大哭 教師把繩子給他,他停止哭泣并坐回座位上 開始 09:20 結束 09:30 日期 2018.09.26 上課完成任務后教師獎勵學生吃薯片 小晉吃完一塊后,看了一下教師,教師沒理他,他開始哭鬧 小晉媽媽(陪讀)從書包里拿出餅干帶他出教室吃餅干,他停止哭鬧 開始 10:30 結束 10:45 日期 2018.09.27 智五班教室,學生都在做早操 小晉摸摸屁股然后大哭起來 小晉媽媽帶他去廁所大便,他大便后不再哭。(小晉媽媽說他起床時拉不出大便) 開始 08:20 結束 08:45 日期 2018.09.28 智五班教室課間 小晉拿著繩子玩,突然把繩子丟掉,然后滿教室邊跑邊哭 教師帶他到抽屜邊,讓他自己選,他選了另外一條比較硬的繩子,停止了哭鬧,回到座位上玩 開始 15:10 結束 15:15 日期 2018.09.29 感統室,教師在給他上感統課,他在走平衡木時發現旁邊有一根繩子 他跳下平衡木去拿繩子,教師不讓他拿,他開始哭鬧 教師讓他先走完一次平衡木,然后把繩子給他,他停止哭泣 開始 8:45 結束 9:00 日期 2018.09.29 智五班教室,生活適應課 他突然大聲哭鬧起來 教師安慰無效,媽媽給繩子無效,最后媽媽訓斥他,他停止哭泣 開始 11:05 結束 11:20 日期 2018.09.30 智五班教室,上課 他突然大哭大鬧 教師拿繩子給他無效,拿水給他喝,他停止哭鬧 開始 9:30 結束 9:40 ]
(三)情緒問題行為原因分析
[自身有需求 逃避 獲取注意 獲得實質性東西 合計 3 1 1 4 9 ]
對小晉所記錄的9次情緒問題行為進行分析可知,小晉出現的9次情緒問題行為中,有3次是因為自身有需求,有4次是為了獲得實質性的東西。
自閉癥,指在人際社交、認知、興趣、行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障礙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它作為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社交障礙、認知障礙,興趣狹窄,行為方式比較刻板。小晉雖然是自閉癥兒童,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肯定會有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一般孩子的需求往往可以通過語言、手勢等公眾理解并認可的方式進行表達從而得到滿足,而自閉癥孩子卻因為表達、認知等能力的不足,社交能力缺乏,不會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或者選擇了只有自己認可而社會大眾卻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導致他人無法接受,認為孩子表現異常,或者由于無法正確理解,而未能及時給予幫助,加劇了自閉癥兒童情緒問題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由于自閉癥孩子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在學習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后,會很自覺地尋找自己特定的刺激物來排解自己的需要,而由于學生自我控制力與調節能力的不足,一旦他的刺激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會導致學生情緒問題行為的頻繁發生。
二、干預策略
(一)正確認識,理解情緒問題
自閉癥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面對這樣一個群體,教師要有質量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首先要正確地認識這個群體,了解這個群體的特殊性以及分析導致這種特殊性的原因,這樣才能正確面對這個群體的一系列不正確行為,伸出援手,及時地予以引導與幫助。小晉作為一個自閉癥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當他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了自身的需求,如熱、渴、餓、想要繩子……只能用自己特定的“啊”進行表達,在外人不理解、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他會更加狂躁,叫得更頻繁,甚至尖叫、奔跑、四處沖撞,這對于小晉而言是無奈的選擇,也是很正常的行為。正確認識了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課題組教師不再以嫌棄的眼光來看他,而是蹲下身子,親身體會他的感受,了解他的需求,努力尋找背后的原因,不斷摸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關注變化,滿足正當需求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王輝教授曾經對特殊兒童問題行為作出總結:特殊兒童表現的情緒與行為問題表明其在適應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應視為其求救的呼聲。因此,教師要干預學生的情緒問題行為,首先要在源頭上解決問題,了解問題背后的實質性困難,然后在源頭上給予幫助,解決困難,這樣才能杜絕情緒問題行為的發生。那么,對于學生的情緒問題行為,就可以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需要,予以分辨,對正當需求及時地伸出援手,盡量滿足來自他們自身的合理需求,以減少學生情緒問題行為發生的次數,降低情緒問題行為發生的頻率,達到增加期望的正性目標行為,減少或消除負性目標行為的目的。
課題組教師結合小晉的情況,加大了對他的觀察力度,不斷揣測他的心理,預測他將面臨的困難,提前為他作鋪墊。上體健課后,教師會關注他熱的程度,提醒他去喝水,拉他去開風扇;從家長那了解到他上學前吃早餐不多,教師會在課間休息時間為他送上家長提前準備的小面包;他上廁所回來,教師會為他檢查并提醒他把沾濕的衣服換下來;教師還會在適當的時候為他提供繩子(刺激物),并跟他談好回收條件……事實證明,這一系列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的內在需求,有效地減少了他情緒問題行為的發生。
(三)有效引導,練習正確表達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王輝教授曾指出:特殊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產生的實質是技能、能力的不足,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教給技能、培養能力,而非簡單的矯正。因此,教師要徹底解決學生的情緒問題行為,還必須從根源上下手,用個別化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選擇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課題組教師針對小晉的情況制訂了一系列個性化康復方案,一方面利用情緒干預對他的情緒由負性向正性進行引導,訓練他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通過個訓課引導他認識各種表達需求的圖片,訓練他用圖片或者手勢表達自己的需求。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小晉想要刺激物(繩子)的時候,已經懂得跑去找教師,拍自己的心口,再伸出手掌,表示“我要”;當他需要喝水或想吃巧克力的時候,也懂得拿相應的圖片交給教師,還懂得了在教師的提示下自己交還刺激物(繩子)……小晉的這一系列改變表明,康復訓練初見成效,只要找準根源,在源頭上解決,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癥學生的情緒問題行為。
[被觀察者:小晉 觀察記錄者:黃老師 觀察行為:哭鬧、亂跑 記錄時間:2019.06.17-2019.06.21 時間 A(前事) B(行為) C(結果)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地點、活動、人物、行為出現以前發生了什么? 孩子做什么? 孩子得到什么?逃避什么?周圍人的反應? 日期 2019.06.18 智五班教室,教師在給學生上集體課 小晉突然尖叫起來,叫幾聲之后,站起來在教室邊尖叫邊奔跑,然后跑去拉抽屜。 教師走到抽屜邊,問他要什么,他點頭叫兩聲,教師拉開抽屜,給他一條繩子。他拿著繩子在旁邊晃動了兩下,繼續尖叫奔跑,跑去辦公室,要拉鄧校長的抽屜。在校長的提示下,他做完“我想要”的動作后,拉開抽屜,用原來軟一點的繩子換了一條硬一點的繩子,自己笑著跑回教室玩。 開始 09:45 結束 10:02 日期 2019.06.20 下課,學生上廁所完畢在教室玩 小晉突然大哭起來,然后在教室哭鬧,沖到辦公室門口看了一下,繼續哭。 鄧校長巡視完畢,把他帶到辦公室,問他想要干什么,他直接拉抽屜,校長提示他要怎么做,他按要求做了之后,校長給他繩子,他停止哭鬧。校長帶他回教室,適逢上課鈴響,校長讓他玩了一會兒,提示他把繩子放到課桌里,他能執行。 開始 10:40 結束 10:47 日期 2019.06.21 教師帶小晉上四樓個訓室上課 小晉進入個訓室后坐立不安,然后跑去廁所,出來時一邊哭一邊跑,還不斷拉扯自己的衣服。 教師摸了一下小晉的衣服,發現有點濕,找來干衣服,提示他動手把濕衣服脫了,換上干衣服。他換好衣服后停止哭鬧,繼續上課。 開始 15:15 結束 15:20 ]
三、干預過程中的問題
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課題組教師加強了對小晉各種行為的觀察,不斷揣摩他的需求,同時,加強了與家長的溝通,對小晉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應該怎么處理做好了預案:天氣熱,教師及時提醒他喝水或者脫衣服;下課了,提醒他上廁所;當他需要刺激物進行刺激時,教師通過組織相應的活動,或者在提供刺激物時提前講好條件與歸還時間,以減少他對刺激物的依賴;為他安排了個訓課,指導他用手勢和圖片表達自己的日常需求;通過音樂治療干預,引導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實驗前后行為記錄比較,可以看到,幾個月下來,通過教師與家長的有效合作,他的情緒問題行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發生的次數明顯減少,有需求的時候,懂得主動跑向教師,用特定的手勢表達自己的需求,大部分時候都能依據教師的要求,交回刺激物或將刺激物放回原處。但是,他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和教師的要求還有明顯差距,基本上是一邊爆發情緒一邊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有需求就表達有一定的差距。對任何一個特殊孩子的干預都是一個反復的過程,特別是假期之后,這種反復更加明顯,而對特殊兒童的正確引導,還需泛化到除學校之外的各種場景,這就更加需要孩子家人、玩伴、科任教師等人的參與、配合,以深化干預的成果。
自閉癥兒童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會發生尖叫、哭鬧、自殘、攻擊他人等情緒問題行為,其中的原因是復雜多變的。教師在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的基礎上找準原因,把握一切干預時機,滿足自閉癥兒童的合理需求,以減少情緒問題行為發生的時間,訓練學生學會控制情緒,并用適合的表達方式表達需求,以降低情緒問題行為發生的頻率,對孩子進行正向引導,并和其他科任教師形成合力,加強家校合作,深化訓練成果,有效地改善自閉孩子的情緒問題行為,對于孩子的康復發展、融合回歸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鄧小瑩(1974— ),女,梧州藤縣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梧州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論與實踐。
注:本文系梧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B類小課題“農村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癥兒童情緒問題行為干預策略的個案研究”(課題編號:X2018B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