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秋
【摘 要】本文從借助微課開展高效預習、進行趣味導入、實施分層教學、拓展外延知識以及促進講練結合五個方面論述利用微課輔助教學,以提高教學實效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 微課 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B-0088-02
伴隨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新穎的教學形式被引入課堂之中,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助力。微課因其內容豐富、功能多樣、趣味十足等優勢,也成為教師廣泛應用的現代化教育形式。在當前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微課視頻,作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重要手段,以進一步激發生物課堂的教學活力,逐步彰顯學生在生物知識建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增添生物課堂的趣味性,提升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益,為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有效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借助微課開展高效預習
預習是高中生物課堂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不同于課堂教學的流程,在預習的環節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同時更多地依靠自身具備的生物知識經驗,對新學習的生物知識進行理解,以便奠定進行生物課程學習的基礎。可見,學生的預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最終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是,在傳統形式下,教師讓學生進行預習的形式只有課本。單一化的預習資源,使得學生疲于預習。這降低學生進行生物知識自主預習的效果。微課技術的出現能夠給學生提供進行預習的更多的形式,使學生在進行高中生物課本分析的同時,能夠利用微課中的多樣形式完成有效預習。
例如,在講解《細胞生活的環境》這一課前,教師結合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分析,將“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存在對細胞的作用”等知識點融入一節 10 分鐘左右的微視頻當中,闡釋本節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知識點。在課下,教師布置預習本節課的作業,之后,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預習作業,觀看教師提前制作的總體框架微課視頻。結合教材當中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理解,使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能夠對“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存在對細胞的作用”等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以便做好進行本節課學習的準備。同時,在進行本節課預習視頻的制作中,教師也應當保持其中知識呈現的流程與課堂中教學的流程相一致,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時更好地跟上教師的節奏,實現高效學習。
顯而易見,在引導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預習中,使用微課的形式,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對課本進行自主分析、理解,逐步提高對生物知識的認知能力。
二、借助微課進行趣味導入
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生物知識建構的動力,在向學生講解生物知識中,當課堂教學的內容與課堂教學的形式有趣時,學生會主動進行生物知識的探知,從而完成對生物知識的有效學習。導入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環節,學生是否能從導入環節中感受到生物課堂的樂趣,對學生是否會以高漲的情緒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發揮微課的優勢,采用形象、具體的畫面創建導入環節,讓學生在多樣豐富的場景中,增添學習生物知識的主觀意愿。
以《從生物圈到細胞》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導入,開展教學活動,逐步提高學生進行新知探索的欲望。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制作課堂導入的微課視頻。一般來說,課堂導入的微課有這幾種:第一,一分鐘以下的動態視頻。比如“從生物圈到細胞”這節課,視頻中的內容主要描述從生物圈到細胞的變化等,使學生在視頻的引導下,將目光放在本節課上,進而從休停的狀態快速轉移到學習的狀態。第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指出學生經過本節課的學習要達到的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并懂得開展課堂活動的方式等,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教師教學的節奏。第三,本節課生物知識點的思維導圖。透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從而初步建立本節課的生物知識體系。使學生觀看完微課后主動進行本節課的學習。
不難看出,在向學生講解生物知識前,教師使用微課的形式進行導入,能夠讓學生在形象、直觀、形式多樣的視頻中,更好更快地進入生物知識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借助微課實施分層教學
不同學生的家庭生活背景不同,使得學生接受教育的經歷也不相同,因此,學生在知識認知時會呈現出個人特色。當教師采用同樣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生物知識時,學生也會因為個性化的差異,造成認知效果不同。但是,在傳統生物課堂中,由于缺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的資源,教師只能按照“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開展生物知識的講解活動,這樣制約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現代微課技術的產生,能有效彌補這一不足,填充個性化教學的空白。讓學生結合自身的需要進行微課視頻的自主觀看,可以有效實現生物課堂中的分層教學。
比如,在教學《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中的內容時,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需要,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資源。分析本節內容,明確“糖類的種類”“糖類的作用”“脂質的種類”“脂質的作用”等知識點,針對這些知識點,對每一個知識點分別制作一個微課視頻。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講解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將制作的微課視頻上傳到公共平臺,供學生課后學習。這樣學生就能結合自身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的微課視頻進行再學習。學生可在自主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查漏補缺,滿足自身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微課視頻可長期儲存在平臺上,當學生在對某一生物知識點存在疑問時,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等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加深自己的印象,逐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顯然,在教學生物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微課技術為學生提供進行個性化學習的資源,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的形式,彌補自身的認知缺陷,逐步提高生物知識的認知質量。
四、借助微課拓展外延知識
教材是教師進行生物知識講解的基礎,但是,在生物教材當中所安排的生物知識有限,因此,一些生物外延內容需要教師講解給學生,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物知識。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本上生物知識的教學之余,沒有充足的時間向學生講解有關外延生物知識。而微課技術則可以為學生進行外延生物知識的學習提供新的路徑。在進行生物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微課的形式,向學生講解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外延知識,讓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開闊眼界,拓展認知。
以《基因工程及其應用》這一課來說,除了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工具的特點和功能等知識外,教師可以使用微課技術,為學生提供進行相關外延知識學習的路徑。一般來說,熱帶魚是不會發光的,但是通過基因工程的操作,能夠使得熱帶魚發光。在微課中,教師將熱帶魚發光的原因,以及實施基因工程的過程進行講解,并按照當前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將微課視頻的時長控制在 10 分鐘左右。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工具的特點和功能等課本中的基本生物知識點后,教師將提前制作的“發光熱帶魚”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觀看這一微課視頻,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對基因工程的認識。
由此可以看出,運用微課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進行外延生物知識學習的路徑,促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外延知識的有效學習,從而打開學生的視野,逐步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五、借助微課促進講練結合
習題是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檢驗自己對生物知識認知效果的工具。在傳統模式下,由于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平均習題解答情況,進行習題的選擇性講解,造成部分習題需要學生結合答案進行自主理解,以至于習題的講練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微課的形式進行生物習題的逐一講解,讓學生通過自主觀看的形式,理解每一道習題背后對應的生物知識,明確習題解答的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效果。
例如,在教學《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學習習題解答方法的資源。在課堂中,為了檢驗學生對“酶的作用”“控制變量法”等生物知識的認知效果,教師向學生設定一系列的習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完成習題的解答。隨后,教師將提前制作的習題講解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答案的比對,在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過程中,逐步發現自己在解答生物習題時出現的問題,并結合教師的講解,找尋改進的方向。在微課中的每一道習題講解后,教師也可以將對應的生物知識進行闡述,讓學生更加精準地認識到自己在生物知識認知上存在的欠缺,從而及時得到彌補,提升教學效果。
可見,在開展高中生物習題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微課的形式增強講練環節,讓學生通過微課強化對生物知識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從而高效建構生物課堂。
總而言之,微課技術的出現,變革了傳統形式下生物知識的講解方式。但是要將微課技術應用價值最大化,還需要一線的生物教師繼續創新多樣化的應用微課,并在實踐中進行改進。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建立完整的生物教學體系,增強生物課程的活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進詞.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微課程開發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
[2]焦淑紅,賀旭梅.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通過微課實現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探索[J].高考,2019(26)
[3]強曉霞,張改相.揚微課之帆? 探索奇妙的生物世界——淺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70)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