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明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及構建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原則,論述新課標背景下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在最近發展區搭建支架引導學生探究,搭建情景支架和實驗支架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 支架式教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B-0115-02
在高中教學中,化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科,該學科的教學質量會對學生的成績造成直接的影響。但由于化學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抽象性,想要進行有效的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在沿用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只能進行被動學習,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往往提不起興趣,這對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將上述問題有效解決,并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化學教學效果得到相應的保證。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支架式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堂參與度,使其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這里的“支架”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與提示,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具體可以將支架式教學模式分為四個環節,問題情景設置、支架搭建、探索認知以及合作學習等。
二、構建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原則
在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具體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支架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此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的起點,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通過各種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升,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以問題為中心。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只有發現問題以后,才能將人的探索欲望充分地調動起來。因此在進行支架式教學時,教師應該將相關教學內容設置成各種支架問題,然后對這些問題進行劃分,使其成為多個子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的提示,進行逐步的探索。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完成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
第三,階梯性原則。在進行支架搭建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全面了解,以此為基礎考慮學生對問題的獨立解決能力與合作解決能力,并進行支架的構建。在此過程中,應該將對學生的“控制”逐步減少,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能夠得到不斷提升。
三、新課標背景下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
(一)在最近發展區搭建支架引導學生探究
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搭建教學支架,使其更好地學習和探索,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融入自身的知識結構中。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所搭建的支架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例如,在對合成材料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其最近發展區便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高分子材料的知識。因此,教師要對各種高分子材料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搭建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教學支架。比如,合成纖維,鋁合金,等等,利用學生常見的合成材料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合成材料的性質、特點、作用等。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各種網站和資料,讓學生進行查閱和學習,使其獲得更為細致的指導。引導學生多交流,共同探索新知識。
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要為學生設置針對性強的化學問題,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對有關電解質方面的內容進行講解時,針對一些概念、性質、特點以及分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指導學生自行搭建研究支架,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培養科研意識。
(二)搭建情景支架開展教學活動
化學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但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卻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往往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講解方面,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應用支架式教學,則可以將此類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教學支架的有效構建,也就是說,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加以激發,在快速將學生引入學習狀態以后,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但要注意的是,情境的設置必須要與教學內容具有密切的關聯。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以前,還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擇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逐漸向著新知識前進,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利用這種支架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學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使學生發現化學知識的實際作用,對化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質作為例子,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將學生引入其中進行學習。例如,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過氧化氫(H2O2)、水(H2O)、合成纖維、塑料、甲醛、脂肪以及葡萄糖等。教師都可以將這些內容作為新課的引子,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當中。利用具有生活性的情景輔助教學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化學教學的效率。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情景的構建,例如,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中與化學比較密切的情景,并設置問題,搭建教學情境支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情景的引導下,推動學生去學習和探索,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搭建實驗支架開展教學活動
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來說,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不少教師雖然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但受到教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沒有真正開展實驗教學,這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知識與技能。因此,對一些實驗知識,學生只能從書本上了解,理解較為表面。為此,教師要想辦法,利用現有條件,搭建化學實驗支架,設置生活中的化學實驗,布置家庭實驗。利用這些有趣的實驗,促使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感受實驗的樂趣,領悟實驗的意義。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學知識,而且能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除此,教師還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利用課堂為學生演示各種實驗,將這些實驗當作教學支架,進行新課的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新知識。例如,銅與稀硝酸的反應、乙酸乙酯的制備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這些實驗進行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使實驗的支架作用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支架式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科學的引導,這對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科學應用,使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吳 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程“支架式”教學模式構建[J].考試周刊,2018(15)
[2]張其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程“支架式”教學模式構建[J].中學課程資源,2018(5)
[3]王 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17(17)
[4]葉輝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程“支架式”教學模式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8(11)
【作者簡介】黃捷榮(1979— ),男,漢族,廣西容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新課程改革,高效課堂及實驗教學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