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祎凡
摘要: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寶庫中最絢爛的瑰寶,是一個國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自身文化的外在顯現。日本寶冢歌劇團在百年的發展中,對日本傳統藝術有著獨特的理解和傳承,發展與創新了傳統藝術的傳承模式,對我國傳統藝術的繼承有著重要啟示。
關鍵詞:傳統藝術;傳承;寶冢歌劇團
中圖分類號:J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069-01
一、前言
寶冢歌劇團(Takarazuka Revue Company)是1914年(大正三年)由日本阪急企業創始人小林一三創立的大型歌舞劇團,本部位于兵庫縣寶冢市的寶冢大劇場,團員全部為未婚的女性。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已經成為全日本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大型舞臺表演團體。寶冢歌劇的演出劇目類型多樣,既引進百老匯的音樂劇,改編世界經典名著如《飄》等,同時每年還會推出融日本傳統文化歷史的劇目。在百年發展的歷程中,寶冢歌劇團在傳承和發展日本傳統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憑借寶冢歌劇團的國際聲望,出色的表演團隊及創編團隊,在促進當代青少年接受、認識和了解日本傳統藝術,寶冢歌劇團有著獨特的表現形式,值得中國借鑒。
二、將傳統歌舞伎的舞蹈動作應用于表演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1995年由雪組一路真輝領銜主演的日本物音樂劇“雪之丞變化”中,主角“雪之丞”出場時采用“見得”的方式,即表演時,演員的表情和動作為了給觀眾留下印象,頸部上下擺動,左右轉動之后,突然停下,兩手兩足用力,兩目圓睜看著前面(類似斗雞眼),擺出一個架形;全劇的打斗場面均使用“殺陣”的方式,即演員以慢動作表演,并加入空翻、跳躍等放大打斗的動作,進行夸張化,故意放慢時間的流逝,以達到凸顯該場景加深印象的目的:采用“病缽卷”區別部分角色,如女主角“浪路”生病這一場景中,演員在頭部纏上紫色頭巾,且在臉部的左側打一個結。扎著“病缽眷”的演員視線向下,低著頭,右手靜靜地按在胸脯上表演。“見得”、“殺陣”、“病缽卷”,均是日本歌舞伎中最常見的表演形式,通過傳統藝術在現代劇目中的融合和再現,寶冢歌劇團成功的把日本傳統歌舞伎呈現給大眾,促進普通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對本國傳統藝術的了解。
三、把日本傳統音樂和西洋經典音樂相融合,創編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寶冢歌劇團創編團隊在譜曲時,融合了日本傳統音樂與西洋音樂大小調和聲體系,創編出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歌曲。歌曲“戀曼陀屣”中使用的都節音階是一種5聲音階,且包含了兩個小2度(半音)音程,這種特殊的5聲音階便成為構成通常人們所熟悉的日本音樂風格的最基本要素。在譜曲的和聲旋律方面,用都節音階配旋律,調式游移程度堪比爵士的和聲,再加上采用西方流行音樂在抒情時普遍使用的各種大跳進、連續跳進、反向跳進,音程跨度大,利于情感的表達,給人一種“日本風”流行樂的感覺。通過熟悉的西洋音樂旋律吸引大眾,同時把日本傳統音樂元素融入其中,營造出一種具有獨特東洋韻味的音樂。
四、大量使用日本傳統樂器,并結合西洋管弦樂隊進行伴奏
五、演出中著傳統服裝、化古典妝容,且嚴格按歷史時代設定制作道具
寶冢歌劇團在所有日本物音樂劇的演出中,演員的服裝、道具都嚴格遵循歷史時代背景設定。以1989年月組“源氏物語”為例:道具方面,劇中所有貴族女性角色的假發制作時必須保證“秀發垂地,發端茂密”。妝容方面,使用傳統藝伎化妝用的白粉,以盡可能貼合平安時期使用“京白粉”化妝的妝容效果。為了達到宣傳效應,寶冢歌劇團專門設立擅長表演日本物音樂劇的雪組,并保證日本物音樂劇的演出數量。普通大眾在觀看過程中能夠直觀的感受傳統藝術中的主要元素,促進大眾對傳統藝術形式的認知與理解,引發大眾主動的從歷史與文化等多維角度去接受這種在現代語境中頗為怪異的造型。
六、創作題材往往取材于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與歷史事件,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文化生活。寶冢歌劇團改編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及歷史事件,通過藝術家們精湛的表演、精美的舞臺設計、現代化的音效以及仿真還原實景的立體背景畫面,給大眾帶來美輪美奐的視聽享受,使他們近距離地了解到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也培養了自己對于傳統文化藝術的認同與傳承意識。
七、日本物音樂劇中的舞蹈動作均采用真正的日舞元素
寶冢歌劇團劇目舞踴詩“花幻抄”中所有舞蹈動作以歌舞伎“人形振”的技藝為創編基礎,籽‘舞”、“踴”、“振,,三要素相結合。全劇既包含古典幽雅的“舞”,又包含民間舞蹈的“踴”,還包含戲劇性動作的“振”。演出中采用傳統歌舞伎表演中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形式,由樂人歌唱,伴奏樂器以三味弦為主。這種由江戶時代歌舞伎產生并發展的日本舞蹈,傳統意義上認為,“舞”“踴”“振”三要素有機結合,是歌舞伎最為典型的形式和特征。寶冢歌劇團要求劇團的全體演員必須接受日本傳統技藝的訓練,以確保演出的準確性和專業性。
這種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日本傳統藝術的原汁原味,在喚起老一代日本人共鳴與回憶的同時,也促進了年輕一代對傳統藝術的了解與尊重。
八、結語
傳統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化素養,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對本國文化的了解與認同。當代中國青少年多數接受的是系統的西方式的藝術教育,缺少對于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了解。因此,大力發展和傳承傳統藝術,賦予青少年在欣賞角度和內容方面的新方法、新路徑,吸引青少年感受、體驗、思考本國傳統藝術,刻不容緩。日本寶冢歌劇團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與時俱進,尊重傳統又勇于創新,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不斷的充實、變化和弘揚本國傳統藝術,值得中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