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革,作業作為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這樣才能夠使教學達到完全改革的目的。另外,改革以后的作業,不僅需要發揚傳統作業的優點,而且還應該對傳統作業的缺點引起重視,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特點,運用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來設計作業,也就是所謂的個性化作業。基于此,文中重點分析了高中數學個性化作業有效設計與使用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實踐
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數學教師均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表現較好,但是,當布置作業時,他們卻常常產生一種厭煩的情緒。盡管學生們最后都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但并不是心甘情愿完成的,因此,難以保證作業的質量與效果。實際上,除了數學教師,學生本身也完全了解作業在學習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然而,倘若作業設計缺乏合理性,就較易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排斥,基于此,作業必然無法發揮出原有的作用。為此,文中針對高中數學個性化作業有效設計與應用實踐展開了分析。
一、 布置多樣化的作業
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數學教學的開展就是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巧妙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提升他們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設計一些實踐型的作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以人教A版高中數學教材必修3中第三章“概率”這一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作業“將硬幣拋投50次,并對正、反面拋出的概率加以統計”,然后,要求學生將各面的頻數統計出來,并以概率的形式進行表示,學生通過完成此項作業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概率”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競賽型的作業形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數學學習熱情,而且還能夠了解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情況,一般來講,競賽型作業形式主要包括解題速度競賽、函數公式背誦競賽和解題方法競賽等,因此,數學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些競賽,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有助于拓展其學習范圍。
二、 采用梯度型作業設計形式,分層提高學生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個體差異重點體現在認知形式、思維方法、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方面。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尊重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他們的各種學習需求。所以,作業設計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學,并對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身心發展特點與認知水平加以充分考慮。因此,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教師應該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來設計梯度型作業,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能力來選取難度相當的作業題;各組的作業題分別呈現某些規律,并且反復出現在各組題當中。一般來講,教師往往會針對學生設計三種不同層次的作業,分別為基礎性、綜合性以及創造性應用型作業,讓其自行選取,從而能夠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均得到了訓練和發展。比方說,以人教A版高中數學教材必修1第三章“函數的應用”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就可以設計此種形式的分層作業:
A. 已知函數f(x)=x3-4×2+4x,求:①f(x)的單調區間;②f(x)的極值。
B. 已知函數f(x)=x3-4×2+ax在(1,2)上為減函數,在(2,+∞)上為增函數,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C. 已知函數f(x)=x(x-c)2在x=2處有最小值,求c的值。
此種作業設計形式既符合了各種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還可以保證全部學生均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從而獲取到了成功的體驗,最終提高了他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 設計實踐作業
盡管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難懂,但是,大多數數學知識卻均同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而存在的。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為學生設計實踐作業,從而既能夠打破傳統的作業模式,同時還能夠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另外,還能夠發揮出數學的實用性,主張作業一定要服務于生活。比方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煤氣、電和天然氣的價格展開調查,然后,分析哪種方法比較實用;或者是對銀行存款利息展開調查,分析何種存款方式比較合理等。實踐作業形式并不是固定的,因此,數學教師應該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家庭和附近社區的具體環境來靈活布置作業。倘若實踐條件有限,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同上述方案有關的應用題,讓學生模擬感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例如:以下面這道應用題為例,市場管理人員通過分析前幾年的商品價格和銷量關系數據得出以下規律:此商品的價格每上漲x%(x>0),銷量就降低kx%(其中k是正常值)。當前,此商品的定價是a元,統計其銷售量達到了b個。
(1)若k=0,此商品的價格上漲多少,就能使銷售的總額達到最大?
(2)在適當的漲價時,求使銷售總額持續增加時的k的取值范圍。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作業設計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不僅要讓他們充分了解其基本要求,而且還應該基于不同的基礎均獲得相應的發展,進而可以使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因此,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引導他們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地加以反思、總結和優化,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姚國強.高中數學個性化作業有效設計與使用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7(36):12-15.
[2]蔣科.高中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策略探討[J].軟件:電子版,2016(8).
作者簡介:周正宏,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銀川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