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鈺 李敏
摘 要:問題是引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載體,是人的思維誘因。設計良好的問題對整個教學過程將起到引導和推進作用。在實驗教學中,以問題為主線,在合作與探究中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問題引導;合作探究;創新思維
新課改理念倡導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實驗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要發揮實驗教學的功效,就需要有效的問題設計。通過問題的引導,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實驗的探究欲望與創新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實驗課中問題的引領作用、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合作探究能力,是當前實驗教學倍受教師關注的問題。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實驗教學中應如何通過問題設計來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一、 注重問題層次 激活課堂思考氛圍
在物理實驗課堂中,問題引導教學是老師常用的方法,但是問題設計過難或過簡都很難激活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因此,在問題設計時,一方面要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要難易適中,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在測量液體密度實驗實驗教學中,我采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最后教師對實驗方法和測量結果進行評價的教學方法。學生大部分采用先測空燒杯質量,再測燒杯和液體總質量,然后將液體倒入量筒測體積,最后計算出密度的方法。在實驗評價時我提出以下問題:“這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是否會存在誤差?”,“質量和體積哪個物理量測量時出現了誤差?”,“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避免誤差?”。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設問,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不斷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激起小組之間的激烈討論和思維碰撞,從而創設有效的思考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
二、 善于設置問題 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提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由教師設置問題,激起學生的思考意識;也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可由學生自主發問,培養其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對于一些物理實驗,為了研究相關問題,教師可對實驗內容進行分組,組內成員分工合作,依據實驗的性質與類型,思考實驗的原理,探討實驗所需的器材、設計實驗的方案,通過合作完成實驗,并解決問題。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物理《電阻的測量》實驗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測定值電阻的阻值和測小燈泡電阻在數據處理的不同這一教學難點,教師可提出問題:“定值電阻和測小燈泡電阻在電阻的測量結果上有什么不同?”,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對小組進行任務分配,分別對定值電阻和小燈泡電阻進行測量。最后將不同組所測實驗結果進行對比,交流討論,找出不同,從而突破課堂教學的難點。由此可見,通過問題的引領,不僅激發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而且提升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真正體現了實驗才是物理教學獨特魅力之所在。
三、 優化問題拓展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實驗教學可以給學生創建一個更加廣闊的學習與思考空間,教師還可針對教學內容以外的知識進行適當的挖掘和遷移,設計一些有創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或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而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初中物理實驗有很多演示性的實驗和探究性的實驗,老師在完成課本的實驗教學以后,不能認為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時教師要針對實驗提出一些發散性的問題,對知識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摩擦力》一節,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學生在完成課本實驗后,教師提出拓展延伸的問題:“實驗中能否做到保持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而在常規的實驗教學中,用手拉動彈簧測力計很難實現“勻速運動”,教師緊跟著提問“你能通過改進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嗎?”。讓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通過點撥,引導實驗方案的改進,即讓彈簧測力計固定不動,拉動木塊下的木板運動,利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逆向思維解決這個問題。如此,教師通過設計拓展性問題,不僅提升了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對于課本中的一些實驗的設計要理性對待,并且要善于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大膽地進行創新和改進。
總之,問題的引導作用對于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是一種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和諧統一的體現。課堂教學離不開問題的設計,而物理實驗教學更是尤為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設計,可以激活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可以引領學生對知識更深層次的探究,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優化和創新問題設計的方式,從而更好地提升實驗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張瀟鈺,李敏,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