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中,平面設計作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給藝術設計領域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發散性思維能夠推動平面設計發展,給創新平面設計教學和競賽提供新思路。然而,如何在平面設計教學和競賽中實踐發散性思維至今未有定論。本文將圍繞“平面設計教學和競賽中的發散性思維運用”展開討論,提出幾點策略,希望能夠推動平面設計教學和競賽的完善化發展。
關鍵詞:發散性思維 平面設計教學 競賽 運用實踐
平面設計教育是高等教育機構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而開設的藝術設計領域應用型人才培養舉措,是發展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一大途徑。平面設計教學一經推出便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并促進了工藝美術設計事業發展。然而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認識、審美不斷變化,新時代背景下要想推動平面設計發展,必須在教育以及競賽過程中融入新的理念,發散性思維的運用和實踐無疑為之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一、發散性思維對平面設計的意義
發散性思維即擴散性思維、輻射性思維或求異性思維,是一種從不同方向出發設想探求答案,最終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的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具備面狀思維特征,具備發散性思維能力的人能夠利用形和意聯想,從多維角度呈現主題形象,進而有效豐富主題內涵。發散性思維與平面設計的融合具備極為明顯的優越性,如果設計者能夠適應發散性思維,其創意必然會突破“套路”、富有個性,創作思維得以打破邏輯枷鎖,作品的生命力因此大幅度延長,更易于引發觀者共鳴,并能將自身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更為準確地傳遞給觀者。因此,發散性思維是提高平面設計價值的有效武器,是平面設計者不可或缺的技巧和能力。
二、平面設計教學和競賽中的發散性思維實踐
(一)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實踐
平面設計教學中的發散性思維實踐主要包括思維導圖訓練和發散性思維訓練。(1)思維導圖訓練時,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在畫紙中央描繪設計主題,隨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與設計主題相關的關鍵詞并將之記錄在主題周圍,在不考慮科學依據、客觀規律的情況下無限拓展思維。待想象達到一定程度時,再引導學生分析、整理、想象、記錄下所有內容,并嘗試從中汲取設計靈感。(2)發散性思維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思維方式,進而選擇最為恰當的途徑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在落實發散性思維訓練時,教育者應在向學生授“魚”的同時,授之以“漁”,要引導學生理解在收到設計主題之后該如何去設計,怎樣才能夠凸顯設計作品的內涵思想。例如在進行“禁毒”主題平面設計時,教育者應引導學生確定設計的整體思路,再引導學生以吸毒的危害發散思維,并能夠選擇恰當的形象表達“吸毒危害”、傳達毒品具備危害性的設計核心。
(二)競賽中的實踐
平面設計具有極強的實踐屬性,競賽能夠為平面設計提供良好的操作平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習慣。在落實平面設計教學時,教育者可基于自身實際情況將競賽內容合理引入教學,利用競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既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訓練自身的發散性思維。
三、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策略
首先,教育者應引導學生積極想象,要善用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可以多向學生提問一些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解決問題,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次,大膽質疑也是鍛煉發散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如果學生的思維被科學依據、客觀規律等制約,那么學生的平面設計將很難創新或是有所突破。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育者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與教育者或是其他學生不同的意見或見解,要鼓勵學生質疑,要使得學生能夠勇敢地進行平面設計創新,推動平面設計發展。最后,平面設計大多沒有固定的答案,然而在常規教育模式下,學生已經養成了“對照正確答案”的習慣,這對于學生發散思維和平面設計創新極為不利。因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有意識地扭轉學生的“標準答案”觀,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通過不同的途徑解決問題,以便能夠在設計中不斷超越自我,創造出更具價值的平面設計作品。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契合社會需求,平面設計專業的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發散性思維的有效運用和實踐,能夠使得平面設計教學和競賽更具創新屬性,還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并創作出優秀的平面設計作品。廣大教育者在落實教學時,應對發散性思維的運用和實踐加以關注,要充分發揮發散性思維的作用和價值,夯實學生基礎,為其后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利丹.發散性思維在平面設計教學和競賽中的運用實踐[J].人才資源開發,2016(22).
[2]劉江琳.提高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J].科技展望,2016(26).
[3]丁力.淺談平面設計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藝術科技,2017(30).
(作者簡介:周銳,女,碩士研究生,鄭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