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花
摘 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國內教育迎來了一輪新的教育機制改革。為了迎合新高考教育要求,高中地理教師有必要改進現階段的教學方法,在滿足新高考要求的基礎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地理本質與地理關系,獲得更為優異的高考地理成績。分析高中地理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有效教育方式。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在高中教育中高中地理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和高中語文、高中數學一樣,都是高中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有著推動性作用。因此高中地理一直是師生非常重視的學科。不過面對高考制度的不斷變化,傳統高中地理教育方法顯然已經無法再滿足高考要求。教師需要結合新高考制度改進教學方式,用更適合學生,更能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保障教育的有效性。
一、新高考帶給高中地理教育的影響
(一)提升地理學科地位
高考一直就是我國最權威的人才評比標準,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指揮棒。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國高等人才的選拔依靠的就是高考制度,如果沒有高考制度的衡量和評比,那么我國人才的質量水平將得不到有效的檢驗。高考成績反映的是學生直到高考前付出的學習努力程度和潛力,高考是學生進入大學最后的門檻。在國內教育體系、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下,國內高考也經歷了數次的改革。每一次的高考改革都會對我國的高中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1]。作為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新高考的作用下,地理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有效提升,發揮著和高中語文、高中數學同等的作用,和歷史、化學、生物等學科處于同樣的教育地位。
(二)對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提出更多要求
首先,因新高考提出必須要重視高中地理,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育地位,故越來越多師生將注意力放在了高中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很多學校不僅增加高中地理的課時,甚至會為高中地理予以更多的資源傾斜和資源幫助。這一過程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的教育質量。如有些學校原本每周只有兩節地理課時,現如今很多地區的高中地理課時達到了每周三節甚至四節。
其次,新高考制度下選考機會增加。過去學生需要在高二的下學期參與數語外考試,缺少足夠的時間準備高中地理考試。而現如今在新高考的作用下,學生獲得了兩次考試的機會,學生可以將第一次考試的精力用于數、語、外沖刺,將第二次考試的精力放在高中地理。
最后,在新高考制度下學生的課堂地位獲得了有效轉變。新課改強烈要求,教師必須將學生擺在教育的主體,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培養和開發。高中地理教師采用以生為本原則推動高中地理教育,體現了學生以生為本的教育要求,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是地理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
二、新高考背景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現如今在新高考制度的刺激下,高中地理所需學習的內容得到了相對增加,除去原有的必修課程以外,還新增了很多的選修內容。比如過去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歷史地理如今變成了必修1、必修2、必修3三本書。其體現的是高中地理綜合性的增強[2]。為了切實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和有效性,教師就必須整合不同模塊的知識,從而保障高中地理綜合性、有效性的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高中地理素質與地理能力。
首先,深入研究高中地理課本中的不同模塊內容,以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熟練運用不同模塊知識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印象和知識結合有效性。其次,將屬性相等、內容相似的知識整合到一起,比如將人文類內容整合到一起。最后,根據邏輯性、思維性進行資源整合[3]。高中人文地理實際上是由三大內容共同組成的包括經濟、文化、政治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將這三類內容整合到一起。
比如可以將“區域農業發展”與“農業的區位選擇”整合到一起。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呈現給學生直觀化的學習途徑,幫助學生了解與明白二者的關系。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明白與學好農業知識,同時還可以理解和消化生態環境和農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二)實行走班教育制度
當前國內已經有很多學校為迎合新高考制度采用了走班教學模型,這種模式是由教學班和行政班所構成的。因此在采用走班制的過程中可以結合這兩方面要素進行分析。首先,行政班指的就是學校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人數、學齡段為學生劃分的不同班集體,隨后根據不同班集體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行政管理方法和教學方式,實現高效率、高集中化的高中地理教育,該教育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夠發揮十分突出的作用。其次,教學班班級指的就是學校根據學生所選的不同課程設置的臨時性班級。該班級沒有明確的等級劃分,同時該班級時也沒有固定的班主任。學生只有在學習選擇的課程中才可以進入教學班學習,而其他基礎性課程的學習則是在行政班度過。不論是教學班還是行政班,對高中地理教育都有很大的幫助意義。如在走班制度下,學生先自行選擇學習的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等必學的科目在行政班學習,而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等學科則在教學班學習。
(三)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作為知識傳遞的中間者,教師的教育能力、師風師德素質、教學資源整合能力、鉆研能力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學校必須注重教師團隊的合理選拔,注重教師專業化素質的開發、培養和積累。只有當教師具備了扎實的教學能力,能夠有效整合不同教材中的教育資源,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作為評價高中教育有效性最基本的途徑,高考一直以來就是我國人才衡量的重要方式,是全國人民高度重視的人才選取過程。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階段一門非常重要、基礎的學科,在高考制度的作用下,同樣需要接收高考的檢驗和改革。高考對地理教育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是必須引起師生共同注視的。教師必須站在教學質量、教學方法、學科地位等多個角度分析,采用整合資源、走班制度以及提升個人教育素養的方式保障高中地理教育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明友.淺談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11-12.
[2]陳曉慧.加強高中地理教研組建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16):148.
[3]李銳.面向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6):164-165.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