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教學法是充分體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其基本過程和理念得到了全世界科學教育領域的一致認可和大力推廣,每個國家在使用探究性教學法時都帶有自己國家的特點,各有千秋。因此,開展探究性教學法在中外小學教學中的對比研究,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科學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借鑒他國的先進方法和成熟經驗,使探究性教學法在我國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學;探究性教學法;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34
近年來,在我國小學科學教育以實驗為突破口,大力推廣探究性教學法后,學生對于科學課的熱情程度較之前提高了很多,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實施模式和科學素養培養四個方面對瑞典、美國和中國應用探究性教學法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對比研究,詳見附表1。
一、瑞典的小學探究性教學應用現狀
瑞典是資本主義社會,屬于社會福利水平很高的發達國家。在文化習俗方面,有著自己傳統的文化習俗,國民素質普遍較高,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瑞典的小學科學探究性教學獨具特色。
在教學內容方面:瑞典的小學科學沒有教材,教師自行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和身邊的環境作為基礎,開展探究活動。相比于知識,瑞典教師更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提倡“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去領略一番因領悟和探明自然界的事理而可能產生的那種興奮之情和自我滿足感”。
在教學方法方面:瑞典教師經常使用歸納推理法。他們從學生的原有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事物,一步一步地使學生總結出事物的概念和規律。
在教學的課堂實施模式方面:瑞典小學科學教育突出團體運作的特點。“每所學校有不同的課程小組,每個小組以本學科專業教師為核心,輔助以其他教師(他們的學歷不一定很高),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研發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往往涵蓋某一學科或某一課程的全部內容,而不僅僅是某些教學片斷。”兩名教師從不同角度觀察、控制課堂,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進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疑問進行個別指導。
在培養科學素養方面:瑞典的小學課堂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提出他們的初步結論。然后進行全班性的小組交流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性的點撥并提出理論。于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
總體來講,瑞典的小學探究性教學更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而相對缺乏基礎知識的掌握,應用效果一般。
二、美國的小學探究性教學應用現狀
受到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美國的科學教育也以“實用”為要旨,非常注重科學教育,不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學校都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在科學教育上。由于國家的發達水平較高,擁有良好的社會公共資源如圖書館、網絡、博物館等來支持科學教育。所以,美國的探究性教學也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借鑒學習。
在教學內容方面:美國的教學內容趨于多樣化。美國的小學科學教材設計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充分體現對實踐的重視。相比于中國教育的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美國教育更加注重對探究知識過程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學方法方面:美國教師常常使用演繹推理法。通過活動引出“概念”,然后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理解概念。
在教學的課堂實施方面:相對于中國課堂的預設性,美國的課堂通常是非預設性的、開放的,學生勇于、樂于提出許多他們想到的、感興趣的問題,課堂氛圍輕松和諧。學生不僅可以發言、提問還可以自由活動。美國教師主張以探究活動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實驗材料。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負責為學生指引實驗方向,制定探究計劃。
在培養科學素養方面:美國的小學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描述能力,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較低。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進行小范圍的社會調查。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體來講,美國的小學探究性教學方法優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實際應用效果中表現良好。
三、中國的小學探究性教學應用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小學科學探究性教學也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在教學內容方面:中國的小學科學教育以教材為中心展開,教材的編寫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包含了許多自然事物,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宗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嚴密的邏輯性。
在教學方法方面:中國教師常使用演繹推理法。
在教學的課堂實施方面:中國的課堂提倡進行小組教學,把學生分成小組后由他們合作完成學習。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師一般會顧及到大部分學生的需要,找出共性問題進行解答。
在培養科學素養方面:中國的小學生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小組合作實驗,以驗證書本上的知識是正確的。這個過程能使學生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養成邏輯嚴密的思維習慣,加深相關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習遷移能力。
總體來講,中國的小學探究性教學方法更看重對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養成邏輯嚴密的思維習慣,但缺乏創新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實際應用效果中表現一般。
四、結語
探究性教學法在中外小學教學中隨著不同國家的基本國情、發展水平、文化習俗以及社會需要的不同而產生較大的差異,每個國家在使用探究性教學法時都帶有自己國家的鮮明特點,各有千秋。如果我們能取長補短,巧借它山之石,定能使探究性教學法在我國更好地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玉華.中瑞科學教育探究式教學過程的比較[J].內蒙古教育,2008(17).
[2]唐湘桃.中美小學科學教學的幾點比較——從一則美國科學課教學案例所想到的[J].基礎教育研究,2005(1).
[3]陳玉潔,孫寶玲.探究性教學法應用于小學科學教學的比較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5).
[4]陳鶴林.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8(2).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陳鶴林(1966— ),男,漢族,甘肅臨澤人,小學中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